- 用戶信息中心
-
- 最新推薦
- 本月排行TOP50
-
- 還沒有任何項目!
AT專訪曹曉昕 | 讀懂《暖暖的新家》舊居改造背后的未來理想
?2019年11月11日晚,北京電視臺BTV在黃金時間播出了《暖暖的新家》第九季11期“打造復合式超級未來之家”。節目特邀設計師為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大器建筑設計工作室主持人曹曉昕。
在本次改造中,建筑師曹曉昕以系統性的工程思維,通過“疊合空間的策略“ 打破了常規家裝材質與濕作業繁復的工序,創新性地解決了舊居改造的若干難題,低成本、高效率地讓老舊住宅華麗轉身“功能復合的未來之家”。節目一經播出就引發了業內外的關注與熱議,AT《建筑技藝》第一時間專訪了建筑師曹曉昕,力求詳細解讀他在舊居改造背后的未來理想。
Q1:您是如何與《暖暖的新家》結緣,又為何接受這次挑戰?
曹曉昕: 暖家是一檔貼近老百姓的節目,反映的都是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和需求。當前城市發展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城市更新與舊城改造已成為建筑界普遍關注的熱點,我認為節目具有十分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改造前網紅直播“源源”家雜亂的居住狀況
此外,業主是一個年輕的直播網紅——未來的“新人類”,具有典型的SOHO生活狀態,居住與工作幾乎24小時在家,直播、會客、排練、聚會等,而現有的住宅不僅老舊,格局更是無法包容他的生活需要。我一直對未來工作與生活一體化的方向充滿興趣,因此參加本次節目也是一次對未來家居的探索與實踐。
改造后的多能客廳區
Q2:您如何在擁擠的70平米舊宅里打造未來的生活方式呢?
曹曉昕:老房子是傳統的小三室一廳一衛格局,每個房間都很小,冗長的走道更浪費了不少面積。這種豆腐塊式的房間布局與單一動線并不適合人少功能多的使用要求。因此我們拆除了大量輕質隔墻,將零碎的功能空間整合為由一個私密臥室串聯起的兩個大通用空間(復合功能空間A與復合功能空間B),布局開敞起來。
改造前:三室一廳一衛格局
改造后:復合功能空間(客廳區A)與(工作區B)
在入口區域,復合功能區A(客廳區) 包容了開放式廚房、客廳、餐廳、半開放式淋浴與衛生間的功能;穿過臥室進入了復合功能區B(工作區),它將兩個臥室合二為一,形成通透的開放工作間,滿足了直播、娛樂、聚會、彩排等需求,創造了一種沉浸式的工作環境體驗。
復合功能空間A(客廳區)- 實景效果
復合功能空間B(工作區)- 實景效果
“疊合空間” 策略是不同功能場景的疊合,它要求在一個大范圍空間內的流動,流動空間最大限度釋放了各個局部空間的能量,得以容納未來生活更多的需求與可能。
Q3:您作為大型建筑項目的“大”設計師,在這次“小“房子的裝修中是否得心應手呢?
曹曉昕:我覺得裝修是建筑師的基本功,這次改造除了工期緊、預算少以外,涉及了有關功能、空間、尺度、材質、構造、管線、熱工等所有建筑的關鍵問題,整個設計是以解決問題為先導的設計策略。
面對諸多問題,通過系統性的梳理分析,我力求用最簡單的策略解決更多的問題,而不是單一的1+1+1+1去逐個解決。在這種整體工程綜合思維下,裝修小房子和設計大房子其實沒有本質區別,呈現的結果也是完全建筑化的空間表現。同時,我這次更注重了高科技智能家居的應用。
材料的創造性應用是我一直關注的。在設計中,為了更好地烘托復合功能區A的空間整體性,設計將溫暖的軟木材質從入口到餐廳、延續到客廳、乃至到衛生間的地面和墻面上,模糊了不同功能之間的界面,材料的延續讓空間流動起來。
軟木材質從客廳地面延續到墻面和衛生間
Q4:具體來說,設計在材料和構造工藝上有何創新和思考呢?
曹曉昕:老房子有很多問題,舊有管線需要維護檢修,內保溫墻面現存的老舊污穢問題,以及業主直播需要屋子加強隔聲,需要充足的儲藏空間…….而我嘗試在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運用上采用復合的策略去高效地解決問題。
例如,這次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題——整個房子不用一片瓷磚,包括衛生間和淋浴間。衛生間和淋浴間地面選用了聚氨酯材質,聚氨酯涂料柔性材質不僅觸感舒適,同時防水性能良好。我在現場用黃色和藍色的聚氨酯涂料在淋浴間墻地面上畫了一張畫,這張畫既是防水層也是裝飾面層,疊合了功能與裝飾的兩重屬性。
曹曉昕在淋浴間墻面上用聚氨酯材質涂刷繪畫
另外,衛生間和淋浴間采用了半開放式的玻璃隔斷,摒棄了懸掛浴簾,而選用了電霧玻璃,遙控器一健控制玻璃的透明度,滿足了私密性要求。
衛生間電霧玻璃開啟效果對比
“疊合”的策略繼續衍生到隔音墻,為了解決業主直播聲音大擾民的問題,采用了定制家具作為隔斷,附軟木板面層,不僅達到了最佳隔音效果,同時家居隱藏了大量舊管線,便于維護,為小戶型提供了巨大而整潔的儲藏空間。
定制裝配式家具實現了儲物、隔音、隱藏管線的功能
整個房子只有玻璃直播間采用了局部吊頂,吊頂為拉膜天花,背后隱藏巖棉隔音材料,營造了整體柔和的照度與舒適的直播環境。
業主直播工作間“玻璃屋”
談到施工工藝,在收房前三天,業主源源被“毛坯房”嚇壞的情節的確不是節目組的噱頭,而是因為改造采用了預制家居整體安裝的策略。這種思路與裝配式建筑是一致的,脫離濕作業,更為環保、快速、高效、減少建筑垃圾。
Q5: 通過本次實踐,您對建筑師在裝修產業鏈中的身份和作用有何感想?
曹曉昕:建筑行業近年來不斷倡導EPC工程總承包,建筑師牽頭的EPC其優勢就是讓建筑師作為一個技術融合的角色,把施工、廠家提供的產品、服務與業主的需求進行匹配,通過設計的力量去實現解決問題的最優解。
在這次改造中,我也體會到裝修產業鏈或者說產品供應鏈的斷鏈。一方面廠家費力的研發各種單元產品,另一方面是客戶多樣與變化的需求,而兩者是孤立的,產品與需求對接不好,也沒有足夠的應變性,所以經??吹浆F場這個做不了,那個不能做,相互扯皮的現象,消費者很難得到一個真正最佳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因為缺少設計師的整合環節。
活動家具隔離出客廳私密區
我希望未來設計師能充分發揮能動性,把客戶的需求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和整合,然后發布給生產商,最終整個系統的對接得到優化,并提升了產品的應變性。比如說,家具可以在一個基本組成方式上,讓客戶可以進行2次設計等等,我覺得這些都是未來可以進一步去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最后,談及參加節目的初衷,建筑師曹曉昕坦言參加“暖家”并非普通裝修的跨界,而是對未來設計理念的一次高強度落地的空間極限挑戰。
何為未來?正如喬布斯在2007首次發布蘋果手機時,充滿噱頭的強調這塊產品能夠“疊合”生活中所有的需求,這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驚喜。用一種空間去包容無限的生活需求,用一種策略去整合所有的現實問題——“疊合場景的系統化解決策略”應該就是建筑師曹曉昕在這次空間實踐中的未來理想吧。
“梵高的播種者”為暖家注入活力
— end —
《暖暖的新家》第九季11期 - 改造實景
多功能復合的客廳區
梵高的播種者引導去往工作區
U型開放式廚房與餐廳區
開放廚房與餐廳可變餐桌
客廳角部沙發區
入口空間效果
溫馨的榻榻米臥室空間
名稱:《暖暖的新家》舊居改造
業主:BTV & 張凱源
設計師:曹曉昕、任存智
攝影:崔興旺、任存智
采訪:吳春花
文字:周萱
模特:尚蓉
暖家設計師簡介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大器建筑設計工作室主持人曹曉昕
曹曉昕,男,生于1970年,畢業于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建筑系,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大器建筑設計中心主任與主持建筑師,曾任建筑三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APEC(亞太經合組織)注冊建筑師,AIA(美國建筑師協會)會員;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建筑學碩士研究生聯合指導教師,東南大學、武漢大學等高??妥淌?。
中國建筑學會既有建筑改造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建筑技術委員會委員;首都規劃委員會評審專家庫專家,北京市西城區、順義區和通州區規劃分局建筑評審組評審專家,呼和浩特及烏蘭浩特市市長顧問,海航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建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空間設計發展委員會副會長;《亞洲照明》、《城市建筑》等雜志編委。
曾獲中國建筑學會中國青年建筑師獎、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稱號,全球青年華人建筑師獎、中國設計紅星及紅棉獎。中國建筑師跨界發起人、建筑文化推廣及展覽策劃人,中國設計紅星獎終評評委、中國工業4.0設計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品那兒創意設計有限公司(Pinar.cn)創始人與設計總監。
代表建筑作品:中軟北京昌平總部大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新辦公樓、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內蒙包頭市圖書館•少年宮、新疆昌吉體育館、瓦努阿圖大使館、北京未來科技城城市設計、武漢東西湖文化中心等。多項建筑作品獲全國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發表專業論文近百篇、應邀在國內外發表演講百余場。
01 個人名錄及作品收錄
2002年至今個人名錄及作品分別收錄在《中國建筑設計作品選 2017-2019》(建筑學會與《建筑學報》編著)、《當代建筑師188》、《建筑師自畫像》、《中國建筑新作品》、《中國優秀建筑實例》、《中國當代杰出青年建筑師大典》、《中國青年建筑師》、《首屆中國建筑雙年展建筑師名錄》、《北京新城》、《創意中國》、《建筑中國·60年人物傳》、《20位最具大師潛質建筑師》、《中國青年建筑師》、《中國當代建筑大系》、《中國新建筑》、《中國建筑藝術年鑒》、《當代中國建筑創作論壇作品集2012》、《中外當代建筑匯編》等。
1. 2006年主編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與研究叢書--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新辦公樓》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2. 2011年著作《有關建筑·純的雜》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3. 2014年主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與研究叢書一地四題》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03 個人榮譽
1. 2005年設計作品《漂浮》獲第四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展二等獎。
2. 2006年獲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辦“首屆青年規劃師建筑師演講比賽”第二名。
3. 2008年獲中國建筑學會第七屆中國青年建筑師獎(第一名)。
4. 2009年獲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評選的中國當代十佳優秀青年建筑師稱號。
5. 2009年獲上海建筑師協會與《時代建筑》評選的最具潛質青年建筑師稱號。
6. 2009年獲第二屆全球青年華人建筑師獎。
7. 2012年獲中國建筑學會頒發的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稱號。
8. 2012年設計完成的《短期差旅容器設計》獲:CDA2012中國設計提名獎(紅棉獎)
9. 2013年設計完成的《如意茶具杯壺套裝》獲:CDA2013中國設計提名獎(紅棉獎)
10. 2014年作為監制出品人完成的《座包》獲第六屆“為坐而設計”國際家具設計大賽銅獎。
11. 2014年獲中國建筑學會《a+a建筑知識》雜志頒發的“《12X12》a+a年度人物獎”。
12. 2015年獲“中國院杯”足球賽(2004-2015)“功勛隊員”榮譽稱號。
13. 2016年作為監制出品人完成的《座包》獲2016中國設計紅星獎銀獎。
14. 2017年設計完成混凝土作品《倉鼠之家》獲2017中國設計紅星獎。
15. 2018作為兼職出品人完成的《座包》獲全球時尚科創大賽上格獎。
04 工程獲獎(作為第一設計主持人的項目)
2. 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筑工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3. 第十一屆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三等獎1項
4. 第十三屆北京市優秀設計工程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6. 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優秀獎1項
7. 第三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銅獎1項
8. 第五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優秀獎 1項
9. 第六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作品展(建成類作品)一等獎1項
10. 2016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入圍項目(公共建筑類)1項
05 工程業績(作為第一設計主持人的項目)
1.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新辦公樓(北京、2004-2006、建成)
1) 2008年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銅獎
2) 2008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筑工程)二等獎
3) 2007年第十三屆北京市優秀設計工程設計獎 二等獎
4) 2007年第六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作品展(建成類作品)一等獎
5) 2004年首都第十屆規劃建筑設計匯報展公共建筑優秀設計獎
6) 2004年首都第十屆規劃建筑設計匯報展群眾評選的十佳方案
2. 中軟總部大樓(昌平科技園1號2號研發樓)(北京,1999-2002、建成)
1) 2008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銅獎
2) 2008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筑工程)一等獎
3) 2007年第十三屆北京市優秀設計工程獎一等獎
4) 2006年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優秀獎
5) 2006年第三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銅獎
6) 2002年第九屆首都規劃建筑設計匯報展專家評委獎
3. 北師大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北京、1995-1998、建成)
2003年 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4. 包頭市圖書館·少年宮(內蒙包頭市、2007-2012年、建成)
1) 2009年“藍星杯”第五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優秀獎
2) 2012 獲第三屆中國建筑傳媒獎提名
3) 2016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入圍項目(公共建筑類)
4) 2015年第十四屆國際建筑大會頒發的特別獎
5. 昌吉體育館( 新疆昌吉、2009-2013年設計、建成)
2012年北京市第十八屆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6. 北京金茂萬麗酒店 (北京東城區王府井、2012-2015、與美國Gensler公司合作、建成)
2015年獲久諾第十屆金盤獎華北分賽區年度最佳酒店網絡人氣獎項
7. 昭君博物院(內蒙呼和浩特、2015-2018、建成)
2019年第六屆法國INNODESIGN PRIZE國際創新設計大獎銀獎
8. 武漢東西湖文化中心項目(武漢、EPC、2017年至今,在建)
9. 陽光超高層國際金融大廈(北京CBD、2012年至今、建設中、與Woods Bagot事務所合作)
10. 回龍觀體育文化中心(北京昌平區、2019年至今,在建)
11.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綜合行政辦公樓(內蒙巴彥淖爾市、2008-2012、建成)
12. 上海張江亞蘭德研發基地(上海、2007至今、在建)
13. 中國駐瓦努阿圖大使館 (瓦努阿圖、2011-2016年、建成)
14. 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館(南非、2017年至今、在建)
15. 海拉爾殯儀館 (內蒙海拉爾、2018年至今、在建)
16. 泰安文化藝術中心(山東泰安市、2010-2014、建成)
17. 文登體育中心(山東省文登市、2008-2012、建成)
18. 巴彥淖爾市西區高級中學(內蒙巴彥淖爾市、2008-2011、建成)
19. 巴彥淖爾市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內蒙巴彥淖爾市、2008年-2011、建成)
20. 巴彥淖爾市政務服務審批中心(內蒙巴彥淖爾市、2008年-2013、建成)
21. 新疆昌吉青少年活動中心 ((新疆昌吉、2009-2013年設計、建成)
22. 赤峰市綜合行政中心(內蒙赤峰市、2002-2004、建成)
23. 赤峰市檢察院辦公樓(內蒙赤峰市,2003-2005、建成)
24. 順義新城正德保險總部 (北京、2012至今、建設中)
25. 牡丹亭景區舞美與服務用房(江西撫州、2010-2019、建成)
26. 文安魯能生態區酒店 (河北廊坊、2013至今、在建)
27. 玉淵潭文化休閑文化廣場 (北京,2012年、投標方案)
28. 雄安新區公益性公墓及殯儀館(雄安新區、2019年,投標方案)
29. 延邊群眾活動中心(吉林延邊、2015年、投標優秀方案)
30. 海門路55 號超高層概念設計(上海、2012年設計、投標方案)
[ 規劃與城市設計 ]
1. 北京未來科技城概念規劃、城市設計與核心地塊設計(北京昌平,2009-2012)
2. 北京商務中心區(CBD)核心區總體概念設計(北京、2012年、投標方案)
3. 中新廣州知識城概念城市設計(廣州、2013年)
4. 大同市御東新區城市設計(山西、2008年)
5. 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總體規劃(內蒙呼和浩特、2012年)
6. 呼和浩特新華大街改造(內蒙呼和浩特、2012年)
7. 呼和浩特如意總部基地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深化設計(呼和浩特、2012年)
8. 包頭市土右旗藝術家村(內蒙古、2010年)
9. 通遼市建國片區城市設計(內蒙古、2012年)
10. 福建利嘉商業城及利嘉酒店概念規劃(福州、2012年)
11. 呂梁金融中心城市設計 (山西、2013年)
12. 呼倫貝爾總體城市設計(內蒙呼倫貝爾、2017年)
13. 張掖市甘州區城市設計及建筑概念方案設計(甘肅張掖、2018年)
14. 珠海城市新中心城市概念設計(廣州珠海、2018年)
06 重要論文
1. 1997年論文《建筑改造中的實效性與創新》發表于《新建筑》第3期,次年收錄于《中國新世紀理論文獻》眾書,并獲得優秀論文獎。
2. 2003年11月《中國建設報》第四版《一場關于“本土化與國際化”的對話——三位全國青年建筑師優秀獎獲得者追蹤》,被訪主題《讓建筑輕松起來》。
3. 2005年12月《中軟總公司總部1、2號辦公樓》發表在《建筑學報》當年第11期。
4. 2006年2月《中軟總部大樓》發表在《建筑創作》第2期及《世界建筑》當年第七期。
5. 2007 年《流氓語境下的中國式招投標》發表在《建筑時報》上。
6. 2007年《材料的立場: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新辦公樓設計》發表在《建筑創作》當年03期。
7. 2007年《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新辦公樓》發表在《建筑學報》第3期、《世界建筑》當年第7期上。
8. 2008年10月《穿越設計的邊界》發表在《建筑創作》當年第1 0期上。
9. 2011年4月《界限模糊》發表在《MARK》當年第4 期上。
10. 2011年7月《城市公共性的建筑表達—包頭市新圖書館·少年宮設計》發表在《建筑學報》當年第7 期上。
11. 2012年6月《低技術設計策略-巴彥淖爾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發表《建筑技藝》當年第3期上。
12. 2012年5月《迫降的“包豪斯”巴盟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發表在《建筑學報》當年第5期上。
13. 2012年8月《裸露本質的另向方式—器空間建筑工作室的“裝”與“不裝”》發表在《建筑學報》當年第8期上。
14. 2013年8月《70年代生中國建筑師的感悟》刊登在《時代建筑》當年第七期。
15. 2013年9月《啤酒箱之構一次基于日常生活的空間實踐》刊登在《建筑學報》當年第九期。
16. 2013年10月《在中間——中國院里的年輕人》刊登在《UED城市、環境、設計》???。
17. 2017年11月“昭君博物院”和“關于昭君博物館設計”刊載于《建筑學報》當年11期。
07 策展與活動
1. 2012年,聯合策劃完成建筑文化類節目《事說昕語》第一至第四季:《事說昕語第一季:從胡同拆遷到保衛城市》(崔愷、劉語熙)、《事說昕語第二季:圖像化的城市還是人象化的城市》(劉泓志、黃元炤)、《事說昕語第三季:當城市使人喪失尊嚴》、《事說昕語第三季:遠去的北京城》(王軍、馬生)、《事說昕語第四季:我們在村里蓋房子》(謝英俊、穆威)
2. 2013年,聯合策劃完成建筑文化類節目《隨昕所遇》第一至第四季:《隨昕所遇一:建筑審丑》(周榕、趙曉笠)、《隨昕所遇二:拍賣建筑師》(陳展輝、賈偉)、《隨昕所遇三:設計無界》(王明賢、程大鵬)、《隨昕所遇四:村落》(王云、朱靖江)、《隨昕所遇:大師們的青蔥歲月(二-四)》,節目內容刊登在《UED城市、環境、設計》2013 年第8、10、11、12刊上。
3. 2012年11月《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辦的“在中間-中國院里的年輕人”系列學術活動及展覽,擔任展覽策展人,多個作品參展。
4. 2013年10月,聯合策劃并參展今日美術館“非建筑——同行的設計”展。
5. 2014年12月聯合策劃,由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CBC (China Building Centre)
《城市•環境•設計》(UED)在中華圣公會教堂主辦“策略平常”暨曹曉昕《一地四題》新書發布會。
6. 2016年7月 策劃了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主辦“混·凝”展,8月,策劃聯合“混·凝”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巡展,展出了曹曉昕工作室的有關混凝土研究成果,與兩院優秀混凝土建筑作品與相關混凝土研究與產品。
7. 2017年11月與《城市•環境•設計》(UED)聯合策劃,在呼和浩特舉行“昭君博物院項目品談會—土木的輪回”。
8. 2017年9月受邀在威海為中國建筑學會主辦展覽“回眸-梁思成建筑獎”進行整體策展。
9. 2018年9月受邀為中國建筑學會主辦的“2018鄭州國際城市設計大會”中國建筑學會歷史回顧展進行整體策展。
10. 2018年10月應邀為中國建筑學會、慕尼黑博覽集團、中聯慕尼(北京)國際會展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建筑設計博覽會《傳承與新生》展覽進行整體策展,展覽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
11. 2019年9月策劃了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器設計作品展2001年-2019年》與《武漢東西湖文化中心設計協同探討展》,展出了曹曉昕工作室十余年的重要設計作品。
08 重要參展
1. 2006年,作品參展第三屆“中國國際建筑藝術雙年展”。
2. 2013年9月,作品參展北京設計周751藝術區-建筑師“線索”竹鋼裝置設計展。
3. 2014年9月,作品參展北京設計周“建筑之外”特展(由思班機構主辦),10月11日思班機構與劉家琨聯合策展成都當代美術館,10月18日“建筑之外廣州站”展。
4. 2015年9月-10月作品參展“北京國際設計周”、CBC(China Building Centre)、UED主辦的10*100十年百名建筑師展。
5. 2015年9月-10月,作品參加艾方設計主辦“建筑中國1000/1000 Architectures China (1000當代建筑項目),北京798藝術工廠。
09 重要演講
1. 2011年12月赴臺參加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建筑學術交流會” 發表學術演講“模糊界限”。
2. 2014年9月參加《北京國際設計周》,發表演講“樸拙的機巧”。
3. 2015年6月,參加由中國建筑學會主辦 “文化創意地產規劃建設與建筑設計創新實踐研討會”,發表演講“建筑師的跨界與創業”。
4. 2015年6月,參加“2015亞洲照明藝術論壇“(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及廣州仰光文化傳播公司主辦)發表演講“ 設計無界”。
5. 2015年8月,參加中國建筑學會舉辦的《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建筑理論與創作學組2015年學術年會》、《中國建筑文化自覺與傳統復興》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傳接配合---歷史作為機巧在設計中的呈現”。
6. 2017年9月,受UIA2017世界建筑師大會組委會邀請,赴韓國發表演講《站在文化的源點上看建筑未來——Prospect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Cultural Origin 》。
7. 2017年10月,受邀赴加拿大參加中加低碳建筑論壇,發表演講《土木的誠意—— The Sincerity of Construction – “Earth” and “Wood 》。
8. 2018年6月,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舉辦《產品設計視野下的建筑學》系列講座——《物性的緯度》、《物性與范式的博弈》,《后窗風景》。
9. 2018年10月,在中國建筑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建筑設計博覽會上,發表演講《造物視角下的建筑學》。
10. 2019年5月,在2019中國建筑學會學術年會“新時代本土建筑文化和技藝的融合與創新”上發表主題演講 “工藝先行”。
11. 2019年9月,受邀赴韓國首爾,參加2019中韓國際空間設計高峰論壇,發表演講《在技術中尋找創意》。
12. 2019年9月,受邀參加由中國建筑學會主動式建筑學術委員會等單位主辦的“建筑的精神-2019主動式建筑學術論壇”,發表演講“匠心傳承與工藝再造”。
13. 2019年10月,應邀參加由清控文創公司與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聯合主辦的“設計美好生活創新設計國際論壇”,發表演講“控制與介入——以全尺度鏈設計重塑城市生活|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 Reshaping City Life with All Scales Design ”。
14. 曾多次應邀赴東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演講,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做學術演講,主題有“設計的立場、“曹曉昕 策略平常”、“物性技巧”、 “軟硬兼施”、“無間之道”、“造物學視角下的建筑學”等。
10 重要活動
1. 2013年5月,《中軟總部大樓(昌平科技園1號2號研發樓)》和《包頭土右旗藝術家村》項目模型參加由《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辦的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
2. 2013年5月,應邀參加“2013第四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研討會”,2014年12月應邀參加“2014第五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會”。
3. 2013年5月,被科學中國人組委會推薦為“2012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第11屆)年度人物候選人。
4. 2013年10月,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歐盟文化中心合作組織(EUNIC)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歐文化對話”活動。
5. 2013年,參加由華太設計和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主辦的“WACA國際設計文化季 ——中歐建筑對話”沙龍活動。
6. 2014年9月,參加由中國建筑學會主辦的第二批中國APEC建筑師頒獎儀式暨學術研討會。
7. 2015年1月,獲撫順市規劃局授予UED青年建筑師成長計劃為“撫順而設計• 城市再生建筑設計競賽”設計導師證書。
8. 2015年1月,應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邀請參加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博物館建設標準”專家討論會。
9. 2015年5月,赴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參加第十四屆國際建筑大會,作品獲得第十四屆國際建筑大會特別獎。
10. 2019年11月,參加北京電視臺BTV《暖暖的新家》第九季11期,以“多功能復合的未來之家”舊居改造設計獲得了業內外好評。
11. 2019年11月,應邀出席由德國電影協會主辦,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北京百老匯影城協辦的第七屆德國電影節開幕式,并特邀在《未來的建造:百年包豪斯》德國電影首映后,與德國電影協會總經理SimoneBaumann 女士對談,共同解讀百年包豪斯精神。
11 接受采訪
1. 2012年8月接受《設計家》雜志采訪,主題為《用“空間”回答社會問題和社會期望》,內容刊登在當年第59期上。
2. 2012年9月《中學城的記—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區高級中學》接受《繽紛space》采訪,內容刊登在當年第9期上。
3. 2013年5月接受《型男志》雜志采訪,主題為《優秀的建筑設計能表達生活需求》。
4. 2013年6月接受《知日》雜志社采訪,主題關于“日本的住宅建設以及日本人的居住狀態”。
5. 2013年10月接受《亞洲照明》雜志采訪,主題為地標建,內容刊登在第35期。
6. 2014年1月“非建筑——同行的設計”展覽專訪刊登在《舒適COMFORT》當年第1期上。
7. 2014年7月接受有方(深圳市有方空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新媒體(微博、微信以及豆瓣小站)欄目“建筑師在做什么”節目采訪。
8. 2014年3月接受《Pro. Design》高端設計雜志采訪, 主題為《非建筑還是微建筑》刊登在《Pro. Design》當年第03期上。
9. 2015年3月接受《地產線》雜志采訪,主題為“想想再設計,提筆筑永恒” 刊登在《地產線》當年第2期上。
10. 2019年10月接受《建筑技藝》雜志采訪,主題為“BTV暖暖的新家舊居改造背后的未來理想”,發表在多家行業媒體頭條。
12 科研與教學
1. 參編第四版《建筑設計資料集》(少年宮部分)。
2. 主持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混凝土材料表現力研究與創新”科研課題。
3. 2015年-2018年,連續四年在東南大學開設的為期一周的“探索混凝土”實踐課, 教授學生親手操作發掘混凝土性能,并組織相關學術研討會。
5. 裝配式鋼骨架竹基纖維復合單元件 (獲外觀設計專利)。
6. 鋼骨架竹基纖維復合建材及其建筑構件和裝配式復合建筑(獲實用新型專利)。
7. 虹吸式屋面溢水裝置 (獲實用新型專利)(與中國院工程三院聯合申請)。
8. 玻璃纖維增強水泥(GRC)建筑外墻裝飾掛板無縫處理工藝與構造(發明專利申請中)。
9. 一種仿紙張褶皺效果的GRC外墻掛板(外觀與發明專利申請中)。
10. 2012年短期差旅容器包獲(設計師專用多功能短期旅行容器)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