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iwqqv"><noscript id="iwqqv"></noscript></tbody>

          
        作品:0篇    2010-05-17日加入    發短消息
      2. 簡介:
      3. 姓名:崔愷 簡歷: 1984.10 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 獲碩士學位 1984—1985 建設部建筑設計院 建筑師 1985—1987 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建筑師 1987—1989 香港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建筑師 1989—1996 建設部建筑設計院 高級建筑師 副總建筑師 1997—2000 建設部建筑設計院 副院長 總建筑師 2000—今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總建筑師 國家工程設計大師 獲獎: 1997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8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99 “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9 “國家百、千、萬人工程”人選 2000 “國家設計大師” 2003 “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 2007 “梁思成建筑獎” 2007 “亞建協金獎” 兼職: 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 全國注冊建筑師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國際建筑師協會國際競賽委員會聯席主任 國際建筑師協會副理事 香港建筑師學會會員 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 常熟市人民政府顧問 北京市金融街建筑顧問 東莞松山湖高科技產業園建筑顧問 天津大學兼職教授 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多家專業雜志編委 多家社會媒體顧問 作品: 主持:全程負責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圖設計,直至現場服務。 主創:主要負責方案設計階段。 指導:負責方案設計和工程指導。 1982 建筑師之家 主創 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一等獎 1987-1991 阿房宮凱悅酒店 主創 陜西西安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1989-1992 蛇口明華船員基地 主創 廣東深圳 深圳市優秀設計一等獎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三等獎 1991-1994 豐澤園飯店 主持 北京宣武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國家第七屆優秀工程設計銅質獎 全國中青年“建筑師杯”優秀設計獎 1995-1997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辦公樓 主持 北京海淀 國家第九屆優秀工程設計銅獎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第三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優秀獎 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1995-1997 威海中信金融大廈 主持 山東威海 建設部優秀設計三等獎 1996-2000 現代城高層公寓 主持 北京朝陽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三等獎 北京市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1998-1999 外研社二期工程(印刷廠改造) 主持 北京海淀 1999-2001 天一家園住宅社區 主持 浙江寧波 2000-2001 北京外國語大學逸夫教學樓 主持 北京海淀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國家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 2000-2002 水關長城三號別墅 主持 北京延慶 威尼斯雙年展建筑藝術推動獎 法國蓬皮杜藝術收藏 2000-2002 清華科技創新中心 主持 北京海淀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建筑設計) 一等獎 國家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銅獎 2000-2003 富凱大廈 主持 北京西城 中國建筑學會第三屆建筑創作獎優秀獎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首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三等獎 國家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 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建筑設計) 一等獎 2000-2003 康堡花園 主持 北京朝陽 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居住區規劃及居住建筑)三等獎 2001-2002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辦公樓 主持 北京海淀 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建筑設計) 一等獎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三等獎 中國建筑學會第三屆建筑創作獎佳作獎 2001-2004 外研社大興國際會議中心 主持 北京大興 中國建筑學會第三屆建筑創作獎佳作獎 2001-2004 福建龍巖學院主教學樓 主持 福建龍巖 2001-2005 首都博物館 主持 北京西城 2002-2003 成都東方明珠花園 指導 成都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住宅設計) 二等獎 國家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 2002-2003 北京雅昌彩印天竺廠房綜合樓 主持 北京順義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公共建筑)二等獎 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佳作獎 2002-2004 廣東東莞松山湖商務辦公小區 主持 廣東東莞 2005年度全國優秀規劃設計 一等獎(部級) 2002-2004 西安紫薇山莊度假村及別墅區 主持 陜西西安 威海第二屆人居建筑設計大獎賽銅獎 2002-2004 北京藍堡國際公寓 主創 北京朝陽 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居住區規劃及居住建筑)二等獎 2002-2004 民航總局辦公樓改造 主持 北京東城 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三等獎 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公共建筑)二等獎 2002-2004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方案、初步設計) 主持 浙江杭州 2007年度杭州市建設工程西湖杯(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2008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2002-2004 大連軟件園八號和九號辦公樓 主持 遼寧大連 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公共建筑)三等獎 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佳作獎 2002-2004 華融大廈 主創 廣東深圳 2002-2004 唐山會展中心 主創 河北唐山 2002-2004 福建廣電中心 主持 福建 2002-2004 殷墟博物館 主創 河南安陽 亞洲建協建筑獎(ARCASIA Award)2007年 金獎 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 優秀獎 2002-2005 安徽出版大廈 主持 安徽合肥 2002-2005 北京德勝尚城辦公小區(德勝科技大廈) 主持 北京西城 第十屆首都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匯報展方案獎(公共建筑) 優秀獎 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佳作獎 北京市第十三屆優秀工程設計建筑設計獲獎 二等獎 2008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二等獎 2008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國家獎) 銅獎 2003-2004 湖南株洲體育中心 主持 湖南株洲 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獎 三等獎 2003-2004 北京國典綜合樓 主創 京 第十二屆首都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匯報展方案獎(公共建筑)優秀獎 2003-2005 大連軟件園十號和十一號辦公樓 主持 遼寧大連 北京市第十三屆優秀工程設計建筑設計獲獎 二等獎 2008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二等獎 2003-2005 大連軟件園軟件工程師公寓 主持 遼寧大連 第四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 銅獎 2003-2005 敦煌市博物館 主持 甘肅敦煌 2003-2005 北京市數字信息出版社 主持 北京東城 第十屆首都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匯報展方案獎(公共建筑)優秀獎、十佳方案獎 2003-2007 秦安大地灣遺址博物館 主持 甘肅天水 2004-2005 南京國際建筑藝術實踐展 主持 江蘇南京 第三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 優秀獎 2004-2005 遼寧五女山遺址博物館 主持 遼寧桓仁 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獎 二等獎 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二等獎 2004-2005 海銀博物館 主持 北京密云 2004-2005 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 主持 山東淄博 2004-2006 拉薩火車站 主持 西藏拉薩 北京市第十三屆優秀工程設計建筑設計獲獎 一等獎 第五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 優秀獎 2008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二等獎 2008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國家獎) 金獎 2004-2006 中國駐南非大使館 主持 南非比勒陀尼亞 2004-2006 中國駐南非開普頓領事館 主持 南非開普頓 2004-2006 山東德州行政中心 主持 山東德州 2004-2006 中國駐南非開普頓領事館 主持 浙江寧波 2004-2006 山東廣電中心 主持 山東濟南 2005-2006 韓美林藝術館 主持 北京通州 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獎 一等獎 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二等獎 2005-2008 中紀委谷泉會議中心 主持 北京平谷 2005-2006 西昌文化藝術中心及火把廣場 主持 西昌涼山 全國人居經典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競賽 金獎 第五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 佳作獎 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獎 一等獎 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一等獎 2005-2008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農生組團 主持 浙江 2005-2006 天津塘沽圖書館 主持 天津 2005-2006 天津海河新天地項目C-1區 主持 天津 2005-2006 天津大沽口炮臺博物館 主創 天津 2005-2007 北京外國語大學體育館 主持 北京 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獎 三等獎 2005-2007 北京人民大學圖書館 主持 北京 2005-2007 無錫鴻山墓遺址博物館 2005-2008 南京藝術學院 主創 江蘇南京 2005-2008 天津博學院 主創 天津 2006-2007 邯鄲趙王城遺址博物館 2006-2007 河北后城援助小學校 2006-2007 日照山海星白宮會所 2006-2007 釣魚臺前門賓館院落整治修繕工程 主持 北京 第四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 優秀獎 2007-2007 西山創意產業基地B區 主持 北京 第四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 優秀獎 2007-2008 西山項目A/E/F區 主持 北京 2007-2007 山東濟南章丘朱家峪古村接待中心 2007-2007 北京豐盛危改東區 主創 北京 2007-2008 重慶B18- 1 主創 重慶 2007-2008 奈倫國貿 主持 天津 2007-2008 奧運信息柱 主持 北京 2007-2008 奧運多功能演播塔 主持 北京 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獎 二等獎 2008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國家獎) 銅獎 2007-2008 奧運下沉庭院3號院 主持 北京 第五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 優秀獎 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部獎)一等獎 2007-2008 蘇州火車站 第四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 銀獎 2007-2008 婦聯綜合樓翻擴建 主持 北京 2007-2008 蓬萊古船博物館 主持 山東省蓬萊 2007-2008 三眼井文化歷史保護修繕 主創 北京 第四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 優秀獎 2007-2008 天津塘沽區響螺灣月亮島 主持 天津 2008-2009 上海項目朱家角水上賓館 主持 上海 2008-2009 鄂爾多斯東勝區體育公園 主創 內蒙古 2008-2009 鄂爾多斯文化中心 主創 內蒙古 2008-2009 敦煌莫高窟旅游中心 主持 敦煌 2008-2009 昆山文化中心 主持 2008-2009 濟南全民健身中心 主持 濟南 2008-2009 北工大軟件園Ⅱ項目 主持 北京 2008-2009 內蒙古廣播影視數字傳媒中心(一期)主持 內蒙古 2008-2009 重慶萬州三峽移民紀念館 主持 重慶萬州 2008-2009 吉安行政中心 主持 吉安 2008-2009 泰山桃花峪游人服務中心項目 主持 山東濟南 2008-2009 平谷特色文化展示中心 主持 北京 2008-2009 德陽市奧林匹克后備人才學校 主持 四川德陽 2008-2009 泰山桃花峪游人服務中心項目 主持 山東泰安 2009-2010 天津于家堡金融區03-15項目 主持 天津 2009-2010 天津渤龍新城項目 主持 天津 2008-2010 中紀委谷泉會議中心五區健身館 主持 北京 2009-2010 大同博物館 主持 山西大同 2009-2010 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中心 主持 四川北川 2009-2010 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主持 江蘇省徐州 2009-2010 北京市第35中學 主持 北京 2009-2010 保定市博物館/大劇院 主持 河北省保定 2009-2010 北京郵電大學新校區 主持 北京 2009-2010 西安環城西苑 主持 陜西西安 研究: 2005 唐山市商業中心區城市空間整治研究 2005-2006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 2006-2007 德勝尚城 國際演講: 1996.09 法國 巴黎 1996.10 日本 大阪 2001.04 馬來西亞 吉隆坡 2004.06 韓國 釜山 2005.02 韓國 首爾 2005.10 新加坡 2006.01 斯里蘭卡 科倫坡 2006.03 越南 胡志明市 2006.03 中國 香港 2006.11 荷蘭 代夫特 2007.01 巴基斯坦 卡拉奇 2007.11 維也納 奧地利 2008.05 曼谷 泰國 2008.07 都靈 意大利 國際展覽: 2004.12 中國 臺北 2008.01 英國 倫敦 2008.03 美國 紐約 2008.09 法國 巴黎 Curriculum Vitae Name: CUI Kai Education: Oct. 1984, Master Degree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Employment Record: 1984-1985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Beijing, Architect 1985-1987 Huase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ants Ltd., Shenzhen, Architect 1987-1989 Huase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ants Ltd., Hong Kong, Architect 1989-1996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Beijing Senior Architect, Vice Chief Architect 1997-2000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Beijing Vice President, Chief Architect 2000-dat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Beijing Vice President, Chief Architect, National Design Master Personal awards: 1997 National B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 1998 Expert who enjoys special subsidy from the State Council 1999 Excellent Mid-young aged Expert of the Ministry of Personnel 1999 Candidate of “National Hundred, Thousand & Ten Thousand Reserves Project” 2000 National Design Master 2003 French Culture & Art Cavalier Medal 2007 Liang Sicheng Award 2007 ARCASIA 2007 Gold Award Part-time Jobs: Vice President,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Vice Director, National Architects’ Registration Committee Co-Director of UIA Competitions Commission Member, N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Tuition Committee Deputy Board Member, UIA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 Co-Director, UIA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ommittee Member, HKIA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dviser, Beijing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dviser, Changshu Municipal Government Consultant Architect, Beijing Financial Street Part-time Professor, Tianjin University Part-time Professor, Nanjing University Part-time Professo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Member, Several Professional Magazine Editorial Committees Consultant, several social media Major Works: In charge—engaged in the whole process from schematic design to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reator — engaged in the schematic design Director — director for the whole project 1982 Home of Architects, Creator 1st Prize of the 1st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esign Competition 1987-1991 Er Pang Gong Hyatt Hotel, Xi’an, Shanxi Province, Creator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1989-1992 Ming Hua Center in Shekou, Shenzhen, Creator 1st Prize for the Best Design of the Shenzhen City 3rd Prize for the Best Design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1991-1994 Beijing Feng Ze Yuan Hotel, Beijing, In charge 2nd Prize for the Best Design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Copper Medal of the 7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Excellent Design Award of the 2nd National "Architect Cup" of the Young & Mid Aged Architects 1995-1997 Office Building of Beijing Foreign Study & Research Press, Beijing, In charge Copper Medal of the 9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The 3rd Excellen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Beijing “Ten Great Architectures of 1990’s” 1995-1997 CITIC Financial Building, Shangdong Province, In charge 3r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0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1996-2000“Morden Town” Apartment Tower, Beijing, In charge 3r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1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1998-1999 Phase II of Beijing Foreign Study & Research Press (Renovation of the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In charge 1999-2001 Tianyi Homes Residential Community,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0-2001 Yifu Building in Beijing Foreign Study University, Beijing, In charge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3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Silver Medal of the11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2000-2002 No. 3 Villa at Water Fortress of the Great Wall, Beijing, In charge Architecture and Art Award of Venice Biennale Collected by Centre Pompidou 2000-2002 ScienTech Innovation Cent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In charge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3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1st Prize of the 11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Copper Medal of the 11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2000-2003 Focus Building, Beijing, In charge The 3rd Excellen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3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3rd Prize of the first National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Award Silver Medal of the 11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1st Prize of the 11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2000-2003 Kangbao Garden, Beijing, In charge 3rd Prize of the 12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2001-2002 Office Building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Beijing, In charge 1st Prize of the 11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3r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3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The 3rd Grea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001-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of the Beijing Foreign Study & Research Press, Beijing, In charge The 3rd Grea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1st Prize of the 13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2001-2004 Fujian Longyan College,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In charge 2001-2005 Capital Museum, Beijing, In charge 1st Prize of the 13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2002-2003 Chengdu Oriental Pearl Garden, Chengdu, Director 2nd Prize of the Best Design 2003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2nd Prize of the 11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Silver Medal of the 11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2002-2003 Beijing Yachang Press factory in Tianzhu, Beijing, In charge 2nd Prize of the 12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Silver Medal of the 11th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The 4th Grea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002-2004 Songshan Lake Commercial Office Place,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2-2004 Ziwei Resort Village, Xi’an, Sha’anxi Province, In charge Copper Medal of the 2rdWeihai Habitat Design 2002-2004 Lanbao Garden, Beijing, Creator 2nd Prize of the 12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2002-2004 Renovation of the Office Building of CAAC, Beijing, In charge 2nd Prize of the 12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2002-2004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2-2004 No.8th,9th Office Building of Dalian Software Park,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In charge 3rd Prize of the 12th Best Design Projects of Beijing The 4th Grea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002-2004 Huarong Building,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Creator 2002-2004 Tangshan Exhibition & Conference Center, Tangshan, Hebei Province, Creator 2002-2005 Anhui Publishing Building, Hefei, Anhui Province, Creator 2002-2005 Desheng Uptown Business Area, Beijing, In charge Excellent Award of the 10th Architectural Design Exhibition of Beijing The 4th Grea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nd Prize of the 13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2003-2005 No. 10th, 11th Office Building of Dalian Software Park, Daliang, Liaoning Province, In charge 2nd Prize of the 13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2003-2004 Zhuzhou Sports Centre, Hunan Province, Creator 2003-2004 Beijing guodian building, Beijing, Creator Excellent Award of the 12th Architectural Design Exhibition of Beijing 2003-2005 Qinan Dadiwan Relics Museum,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In charge 2003-2005 Dunhuang City Museum, Dunhuang, Gansu Province, In charge 2003-2005 Beijing Digital Information Press, Beijing, In charge Excellent Award of the 10th Architectural Design Exhibition of Beijing 10 Best Design Award of the 10th Architectural Design Exhibition of Beijing 2004-2005 Nanjing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rt Practice Exhibitio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In charge Excellent Award of the 3rd Wei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2004-2005 Liaoning Wunushan Relics Museum, Huanren, Liaoni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4-2005“Jin Fortress at Sun Set” Museum, Beijng, In charge 2004-2005 Haiyin Museum, Beijing, In charge 2004-2005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Zibo, Shandong Province, Creator 2004-2005 Ningbo Yinzhou Newspaper Building,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Creator 2004-2005 Zhoushan Lujiazhi Cuisine Plaza, Zhejiang Province, Creator 2004-2006 Lasa Railway Station, Lasa,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In charge 1st Prize of the 13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2004-2006 Chinese Embassy in South Africa, Pretoria, South Africa, In charge 2004-2006 Chinese Consulate in South Africa, Cape Town, South Africa, In charge 2004-2006 Dezhou Administrative Center, Dezhou, Shando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4-2006 Ningbo International Office Building,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4-2007 Shandong Broadcasting & TV Building, Jinan, Shangdo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5-2006 Han Meilin Gallery, Tongzhou, Beijing, In charge 2005-2006 Library for Tianjin, Tianjin, In charge 2005-2006 Xichang Culture and Art Centre, Liangshan, Xichang, In charge Gold Medal of 2006 National Habita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2005-2006 Zhejiang University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5-2006 Tanggu Library, Tanggu, Tianjin, In charge 2005-2006 Haihe New Horizon Project C-1, Tianjin, In charge 2005-2006 Dagukou Fortress Museum, Tianjin, Creator 2005-2007 Stadium for Beijing Foreign Study University, Beijing, In charge 2005-2007 Library fo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In charge 2005-2007 Hongshan Relic Museum, Wuxi, Jiangsu Province, In charge 2005-2008 Nanjing Art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In charge 2005-2008 Tianjin Boxue College, Tianjin, In charge 2006-2007 Zhao Palace Relic Museum, Handan, Hebei Province, In charge 2006-2007 Houcheng Primary School, Hebei Province, In charge 2006-2007 Shanhaixing Club,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5-2008 Nanjing Art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In charge 2006-2008 Guquan Conference Centre, Beijing, In charge 2007-2007 Xishan Artist Base B, Beijing, In charge Excellent Award of the 4th Wei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2007-2007 Zhujiayu Village Centre,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7-2007 Eastern Fengsheng Old District Reconstruction, Beijing, In charge 2007-2008 Chongqing B18-1, Chongqing, In charge 2007-2008 Nailun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Tianjin, In charge 2007-2008 Olympic Information Kiosk, Beijing, In charge 2007-2008 Olympic Broadcasting Tower, Beijing, In charge 2nd Prize of the 14th Best Design Projects in Beijing Bronze Medal, National Best Project Design 2008 2007-2008 Olympic landscaped sunken garden, Beijing, In charge The 5th Great Design Award of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007-2008 Suzhou Railway Station,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In charge Silver Award of the 4th Wei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2007-2008 Women’s Association Building Extension, Beijing, In charge 2007-2008 Ancient Ship Museum, Penglai, Shandong Province, In charge 2007-2008 Sanyanjing Old District Conservation, Beijing, In charge Excellent Award of the 4th Wei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2007-2008 Moon Island, Tianjin, In charge 2007-2008 East 115, Langfang, Hebei Province, In charge 2008-2009 Zhujiajiao Waterfront Hotel, Shanghai, In charge 2008-2009 Dongsheng Sports Centre, Ordo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charge 2008-2009 Dongsheng Arts Centre, Ordo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charge 2008-2009 Dunhuang Tourist Centre, Gansu. In charge. 2008-2009 Kunshan Culture Centre. Jiangsu. In charge. 2008-2009 Jinan People’s Fitness Centre. Shandong. In charge. 2008-2009 Beiji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Software Park II. Beijing. In charge. 2008-2009 Inner Mongolia Digital Media Center (Phase I). Inner Mongolia. In charge. 2008-2009 Wanzhou Three Gorges Migrants Memorial. Chongqing. In charge. 2008-2009 Ji’an Administration Centre. Jiangxi. In charge. 2008-2009 Taohuayu Tourist Centre. Tai’an. In charge. 2008-2009 Deyang Olympic School. Sichuan. In charge. 2008-2009 Pinggu Culture Exhibition Centre. Beijing. In charge. 2009-2010 Yujiapu CBD Parcel 03-15. Tianjin Binhai. In charge. 2009-2010 Bolonghu Lake Retail Project. Tianjin. In charge. 2009-2010 Gymnasium of Guquan Conference Centre Zone 5. Beijing. In charge. 2009-2010 Datong Museum. Shanxi. In charge. 2009-2010 Culture Centre for Qiang Municipality, Beichuan. Sichuan. In charge. 2009-2010 Library in Xuzhou Architecture School. Jiangsu. In charge. 2009-2010 No.35 High School of Beijing. Beijing. In charge. 2009-2010 Baoding Museum/ Grand Theatre. Hebei. In charge. 2009-2010 New Campu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Beijing. In charge. 2009-2010 Xi’an City Wall Project. Shan xi. In charge Researches & Publications: 2005 Urban Study on Tangshan Commercial Central Area 2005-200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for Beijing Foreign Study University 2006-2007 Desheng Uptown International forum speech 1996.09 Paris, France 1996.10 Osaka, Japan 2001.04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04.06 Pusan, Korea 2005.02 Soul, Korea 2005.10 Singapore 2006.01 Colombo, Sri Lanka 2006.03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2006.03 Hongkong, China 2006.11 Delft, Netherlands 2007.01 Karachi, Pakistan 2007.11 Vienna, Austria 2008.05 Bangkok, Thailand 2008.07 Torino, Italy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2004.12 Taibei, Taiwan, China 2008.01 London, U.K. 2008.03 New York, U.S.A. 2008.09 Paris, France
          
        作品:8篇    2010-05-17日加入    發短消息
      4. 簡介:
      5. 1977年畢業于臺灣淡江大學。“第三建筑工作室”創立人。長期致力于原住民地方特色的保護研究。他的“協力造屋運動”引發關于原住民社區、全球化與地域性、文化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深入討論。在臺灣9.21大地震后,謝英俊組建了“9.21重建工作隊”,結合低技、低造價的特點,發動災區民眾共同展開了大量重建工作。 推薦閱讀 從“開放建筑”到“開放教育”——翻謝英俊和鄉村建筑工作室相關資料的一點感受 原文地址http://simple-education.org/blog/529 從“開放建筑”到“開放教育”——翻謝英俊和鄉村建筑工作室相關資料的一點感受 剛才和Lendage聊,近幾周我把謝英俊老師和鄉村建筑工作室近十多年的資料整個翻了翻,覺得他們對現代建筑的反思和在鄉村建筑方面的實踐,對我們在教育方面的探索是個重要的啟發。略微在這兒記一下。 謝英俊因為很早就認識到,現代建筑已經逐漸把人從一個家園的建設者,逐漸變成了一個單純的住房的消費者,整個城市的建筑主要都由開放商來建,普通人已經被排斥在外,因此,人和房屋、社區、城市的感覺逐漸喪失,建筑本身也失去了傳統民居那種豐富的質地。 他 熟悉建筑史,了解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包豪斯曾發起了建筑師應該為平民百姓蓋房子的運動,所以,很自然地就接上了這種傳統。同時,他又回到中國傳統民居上 來,吸收傳統建筑思想的養料,把中國傳統民居中很典型的穿斗式,和歐洲傳統木結構中發展出來的斜撐技術結合起來,并因木材和木匠已經都不好找,木結構工藝 也較為復雜,而把這套思路轉換到輕鋼結構上,又簡化接頭和固定的方法,找到了自己的靈感。 (1,穿斗式的話,房頂的壓力是通過椽子傳到檁, 又通過檁傳到柱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又串聯起來。無論怎么搖晃,房子不會從頂上塌下來。房屋的墻不承重,只是護墻。2,歐洲傳統木結構為對抗側向力,發展了 斜撐技術,這個思維是中國傳統木結構沒有注意到的,所以在福建連城的培田村等很多地方看到的明清古建筑會容易傾斜。) 他有個思維是什么,現代建筑專業的東西越來越復雜,所以只能專業人員來設計、施工等,這樣的話,現代建筑最基本的東西就很難傳到廣泛的農村去,仍然還是像中世紀似的,建筑師只能為王公貴族蓋房子。所以,必須對現代建筑的核心思維進行簡化。 另 外,他注意建筑實際上是對空間和人際關系的梳理,所謂開放建筑,只有在對這些關系的梳理中,找到一種內在的秩序,才能有真正的開放。即他會思考,什么是建 筑師最應該做的,其余的是大家可以發揮的。他有個說法,就是建筑師應該少一點建筑(作為)。他講他時間不長的教書生涯中,他總會問學生,你為什么要這么設 計?從中能感受到他的思維方式。 進而,他非常關注對建筑原型的探討。比如河北農村住宅的原型,西藏牧民固定住房的原型,等等。通過對當地建 筑原型的充分討論和分析,包括對當地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等等多方面的調查,來因地制宜地,優化和改造當地的建筑原型。通過這類建筑原型,對當地的農村建 房等產生一種參考和啟發。 他認為,當建筑師退回來,抓住老百姓在建房子的時候最需要建筑師提醒的東西,守住了本分,老百姓的創造力才會復活,房子、社區等豐富的質地,才會重新喚回來。而房子和社區等,是建筑師和使用者共同創造的,不是建筑師自身就能創造的。 他 強調,用哈貝馬斯的話來說,就是“互為主體”。在哈貝馬斯看來,整個西方現代文明強調的是個人意志、個人的價值,雖然激發了能量,創造了非常高的文明,卻 也毀了地球,毀了人類原本較為和睦的生活。哈貝馬斯提出的“互為主體”,是強調要從過度的專業化和形式美學中退回來,對現代主義進行修正。 我覺得這些話語,同樣可以用到我們對教育的反思上。其實現在教育的問題也是現代化、專業化的思維過重,而教育專家似乎已經取代了老百姓自身對怎么培養孩子的思考。 教育學其實首先也是要簡化,并在對多方關系的梳理中,尋找開放性的架構。進而是觀察當前的各類教育實踐,思考教育的原型問題,比如鄉村圖書館、大學生支教等等。只有這樣,教育領域的互為主體,才有可能出現。 如果沒有教育研究人員的介入,僅僅是很多NGO來做鄉村圖書館,和很多大學生參與支教,本身是不解決多少問題的。同時,僅僅有教育研究人員,就想解決所有問題,而不釋放青年和公眾的創造力和活力,各地的教育實際上還是沒法做好。 最后再略微概括一下謝老師和鄉村建筑工作室近年的實踐,也作為我們在教育實踐和反思上的一個指引: 簡化的意識; 關系的梳理; 原型的改善; 主體的覺醒。 推薦視頻 找回漸漸被忽視的力量——謝英俊2011年臺北演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0NDY4MTg4.html?f=18300218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6. 簡介:
      7. 徐建偉: 中國著名建筑設計師; 中國民營建筑設計事務所“海歸”派領導代表。 •作為華太設計的繼承和發揚光大者,徐建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設計實踐以及獨到的領導力。是北京東方華太設計團隊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領軍人物。在公司發展歷程中,崇尚“質量”當先、“穩健”發展。并以其“一身正氣”的個人魅力帶領著公司向“規范化、規?;?rdquo;發展。 在建筑設計理念上,有著國際視野的徐建偉崇尚“建筑要體現時代精神”。因為他覺得:建筑是傳承歷史和文化的最好載體,通過這樣的載體,后來者才能真正了解前人的生活狀態。建筑除了要滿足人的居住或辦公需求外,它更應該是一件藝術品。而對于建筑師而言,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來為城市營造更多的藝術品,而不是建筑垃圾。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徐建偉領導的華太設計也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力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具有“時代性”的優質建筑。建外SOHO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上海云間水莊獲建設部人居經典綜合大獎, “板樓”方案獲北京市住宅設計競賽優秀設計獎等一系列獎項的獲得也是對徐建偉及華太設計的最好表彰。 主要職位: 北京東方華太建筑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比利時LEUVEN大學建筑學碩士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住宅產業商會 理事 主要榮譽與獎項: 2004年,獲得北京市總工會頒發的“經濟技術創新標兵”榮譽 2005年,獲得DI頒發的2004-2005年度最佳建筑師榮譽。 主要經歷: 1981——1985,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工學學士 1985——1992,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院建筑師。1991年,獲院中青年論文競賽一等獎;1988年,獲院龍年建筑畫展一等獎;1989年,獲院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1989年,金昌汽車站設計競賽二等獎。 1993年,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現和優異的考試成績,被公派到比利時學習。 1993——1995,比利時LEUVEN大學建筑學碩士,并在比利時魯汶ARCHIYONG私人建筑事務所任助理建筑師。 1996-至今 北京東方華太建筑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核心領導人。 主要代表作: 寫字樓: 北京建外SOHOⅠ-Ⅲ,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 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上海中欣大廈 杭州集美大廈 北京MAX空港科技企業大廈 商業: 南京歐風商業街 北京美羅城商業廣場 北京金鑼灣商業中心 北京愛家商業中心 北京機電產品交易中心 邵東九億商業街 重慶中國人民銀行 公建: 北京汽車產業基地改造 廣州香雪制藥廠 北京大羊坊收費站 華北高速監控中心 大連金州火車站 文化科技: 中國太湖文化論壇會議中心 西安歐亞論壇會議中心 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研究院 南昌科技創業大廈 別墅: 唐山遷安怡景嘉園,獲2005住宅建筑風格創作設計優秀獎 ? 上海云間水莊,獲建設部人居經典綜合大獎 北京塞班假日花苑 鎮江英皇商務別墅 杭州七里鄉溪別墅 千島湖秋水別墅 公寓: ? 北京華展國際公寓,獲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 銀川民生城市花園,獲2005年度精瑞住宅住區規劃設計優秀獎 ? 呼和浩特新希望家園,獲2006年度精瑞住宅住區規劃設計優秀獎, 呼和浩特新希望家園,獲2006年度C&US,China展覽會的中國建筑文化傳承獎之金斗拱獎。 杭州集美岸上藍山公寓 鄭州海上香頌住宅小區 論文發表: ? “空間加減及其混合變換”被編入1991年《優秀論文集》 ? “Urban Development and Danwei”1995年碩士論文 ? “建筑形體與設計創意”發表于2003年第9期《建筑創作》 ? “過渡建筑”發表于2003年第9期《建筑創作》 ? “簡約建筑的人性化” 發表于2004年第4期《建筑學報》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8. 簡介:
      9. 張鵬舉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規劃委員會”專家 •內蒙古自治區室內裝飾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內蒙古自治區基本建設工程評標專家 •內蒙古自治區建筑工程、城市規劃及市政工程專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2003年建設部級優秀建筑設計評選委員會委員 •2005年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2006年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大街”規劃與建筑專家委員會評審專家 •中國建筑學會資深會員 •日本建筑學會會員 •中國建筑師協會會員 •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創會會員 •中國建筑學會教育建筑學術委員會委員
          
        作品:1篇    2010-05-21日加入    發短消息
      10. 簡介:
      11. 李興鋼,建筑師,1969年出生,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李興鋼建筑設計工作室主持人。1991 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1998年入選法國總統項目“50位中國建筑師在法國”在法進修。曾獲得“亞洲建 筑推動獎”(2004)、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2005)、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6)等榮譽;獲得 THE CHICAGO ATHENUM / EUROPE國際建筑獎(2010/2009)、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銀獎(2009/2000) 、全球華人青年建筑師獎(2007)、中國建筑藝術獎(2003)、英國“世界建筑獎”提名獎(2002)等設計獎項 ;受邀參加德累斯頓“從幻象到現實:活的中國園林”展、北京2007大聲展、北京左右藝術區“發生”藝術展 、2005/2007兩屆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中國當代青年建筑師作品八人展等展覽。
          
        作品:0篇    2011-07-01日加入    發短消息
      12. 簡介:
      13. 男,1962年7月出生,1984年7月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學專業。1984-1985年在建筑部設計院任助理建筑師。1985-1987年在也門也中公司(援外)。1987-1988年在建筑部設計院任建筑師。1988-1989年在中央機關講師團。1989-2000年在建筑部設計院任高級建筑師、設計院一所所長。2000-2007年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任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專業院院長。2008年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中旭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中旭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總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資深會員和北京市專家庫評標專家。2004-2006年UTA(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商學院)EMBA在職研究生。 作為設計主持人完成的主要大、中規模工程如下: 海南三亞創業大廈 6萬M2 設總 豐澤園飯店 1.5萬M2 副設總 湖北金宮大廈 12萬M2 設總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5.6萬M2 設總 自然美通商大廈 1.9萬M2 設總 長春廣播電視中心 3.6萬M2 設總 北京廣播中心業務樓 1.1萬M2 主要設計人 北京現代城住宅 20萬M2 主要設計人 吉林市城建大廈 2.6萬M2 設總 地壇大廈 10萬M2 設總 人濟山莊 18萬M2 設總 成都東方明珠花園 8.2萬M2 設總 北京農業科技綜合樓 4.2萬M2 設總 武漢經濟開發區17C1地塊 30萬M2 主要設計人 深圳游泳跳水館 4.1萬M2 主要設計人 北京藍堡國際公寓 13.4萬M2 主要設計人 中石化總部辦公樓 18萬M2 設總 燕京飯店改擴建項目 6.0萬M2 主要設計人 海南航空新海航大廈 13.7萬M2 主要設計人 大連咨詢中心 15.0萬M2 主要設計人 三亞華宇度假酒店 3萬M2 主要設計人 福建大劇院 大慶文化中心 安徽新聞出版大廈 獲獎工程如下: 1993 海南三亞創業大廈 設總 海南省優秀設計三等獎 1994 豐澤園飯店 副設總 第二屆“建筑師杯”全國中青年建筑師優秀建筑設計獎優秀獎 北京“我喜愛的民族風格新建筑”獎 1995 豐澤園飯店 副設總 建設部優秀設計獎二等獎 建設部直管單位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1996 豐澤園飯店 副設總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提名獎 全國優秀工程設計獎銅獎 1999 豐澤園飯店 副設總 當代中國建筑藝術創作成就獎(國際建協) 1996 湖北金宮大廈 設總 建設部建筑設計院優秀工程設計獎方案一等獎 2002 北京廣播中心業務樓 主要設計人 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一等獎 2002 北京現代城住宅 主要設計人 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一等獎 2000 成都東方明珠花園 設總 建設部建筑設計院優秀工程設計獎二等獎 2003 成都東方明珠花園 設總 建設部優秀設計獎二等獎 2004 成都東方明珠花園 設總 全國優秀工程設計獎銀獎 2006 成都東方明珠花園 設總 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二等獎 2006 深圳游泳跳水館 主要設計人 國家優質工程銀獎 建設部優秀設計獎二等獎 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二等獎 2006 北京藍堡國際公寓 主要設計人 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二等獎
          
        作品:0篇    2010-08-20日加入    發短消息
      14. 簡介:
      15.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北京墨臣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合伙人、總裁、設計總監。1990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專業,2005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乙患壸越ㄖ?,北京墨臣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合伙人、總裁、設計總監。1990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專業,2005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   設計理念:建筑不僅應該源于自己的歷史根源,同時建筑也應該成為時代的代言。在這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一定存在著一種能承載時代文化和精神的建筑語言,我們的責任是去發現它們并賦予它們旺盛的生命力。 代表作品及獎項: 墨臣新辦公樓 -2006年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銅獎 -2006年亞太室內設計雙年大獎賽企業組別榮譽獎 -第十三屆首都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匯報展“城市公共建筑設計方案”二等獎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部大樓(合作方:美國KPF) 東麗湖·萬科城(二期)(合作方:瑞典SWECO) -2008年“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 萬科·西山庭院(合作方:美國GBBN) -2005年度AIA(美國建筑師聯合會)最佳設計獎之已竣工工程獎 萬科·青青家園(合作方:德國JOURDAN&MULLER事務所) -2001年度建設部“人居經典綜合大獎” 新史家小學 -第十一屆首都建筑設計匯報展“公共建筑設計優秀方案”二等獎 -2006年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王府井大街改造設計 -獲2002年度建設部規劃設計一等獎 -第六屆首都建筑設計匯報展“城市設計獎” 空腔宅 -第六屆巴西圣保羅國際建筑藝術雙年展 參展作品 代表作品: 東麗湖萬科城(二期)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16. 簡介:
      17. 王小工,1968年出生於北京,建筑學碩士。1990年於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獲建筑學學士學位,1997年於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獲建筑學碩士學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六所主任建筑師;6A6工作室室主任兼室總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教育建筑專業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會員;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中央美術院建筑學院院外特聘教師。作為工程設計主持人或主要方案設計人,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幾十項建筑工程和室內設計工程。建筑工程項目曾獲得國家\部級\市級\院級優秀工程設計獎勵,并在專業核心刊物發表了多篇專業學術論文,作為主要撰稿人之一合著有建筑·科技·文化叢書《建筑藝術賞析》一書。“從體驗矛盾到體驗建筑”獲首都青年規劃師、建筑師論文演講三等獎。建筑繪畫作品參加第五屆全國建筑畫展并獲優秀作品獎,繪畫作品入選《中國經典手繪景觀建筑入選作品》一書。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18. 簡介:
      19. 社會學術職務 浙江省建筑師學會常務理事 浙江省建設廳科技委建筑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建設廳科技委節能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 杭州市建筑創作委員副主任委員 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創始委員 主要作品與獲獎情況 1、 浙江節能環??萍即髲B (獲2009年中國勘測設計行業優秀設計二等獎,2008年浙江省錢江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2、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2009.12獲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定,2010年美國LEED綠色技術鉑金獎評定) 3、杭州錢江新城萬銀國際大廈二期(220米高 雙子塔 21萬平方米) 4、成都國際科技節能大廈(168米高 超高層 16萬平方米) 獲美國LEED綠色技術銀獎評定 5、無錫節能環保大廈(150米高 超高層 14.9萬平方米 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 6、杭州華成國際發展大廈(杭州錢江新城核心區165米高 超高層 7.6萬平方米) 7、寧波香格商務大廈 獲2008年杭州市“西湖杯”優秀設計二等獎 8、寧波開元名都大酒店(五星級) 獲2009年浙江省錢江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9、浙江金陵•保羅大酒店(五星級) 10、寧波半島酒店(五星級) 11、杭州萬豪酒店(五星級) 12、寧波香格國際廣場(集五星級洲際酒店、華潤購物中心、甲級寫字樓、公寓于一體的HOPSC, 總建筑面積27萬m²,塔樓200米高,綠色建筑二星級) 13、浙江漢帛•中國有限公司產業園 獲2006年杭州市“西湖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14、杭州能源與環境科技園 獲2007年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 15、節能蘇州環??萍紙@ 16、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獲2002年浙江省錢江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17、江山市藝術文體中心(由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組成,建筑面積6.3萬m²) 18、臨海市博物館 19、臺州市廣電中心大樓(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20、杭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99年度浙江杯優秀設計三等獎) 21、杭州金融大樓湖濱公寓(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22、杭州•聯合世紀新筑住區 獲2005年度全國百年建筑住宅作品規劃大獎 23、臨海湖畔尚城住區 獲中國人居金牌試點居住小區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20. 簡介:
      21. 張寶貴,全國雕塑企業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裝飾混凝土工作部主任,中國GRC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北京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1950年生于北京,1968年去山西臨猗縣插隊,1987年回到北京專門從事造石藝術的研究創作工作。1992年造石藝術的制作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1993年創辦了民營科技公司——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1995年、1996年先后在中央美院和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雕塑《對話》、《喜怒哀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雕塑《爵》、《四方神》被世界銀行收藏,雕塑《對話》作為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登載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1996年以來,多次參加中國雕塑論壇會,論文“新材料技術對環境藝術的影響”論文引起與會者的關注。雕塑“龍生九子”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頒發的金獎。1987年以來先后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等幾百項著名工程創作作品近千件。1999年造石藝術的研究項目獲“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作品“條碼的啟示”被2002年北京“國際城市雕塑藝術大展”選中,并永久擺放在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南門。1998年接受清華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的委托,為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設計制作鳳型雕塑。鳳型裝飾雕塑取代了原來的螭吻,成為了孔子研究院整體環境中有靈氣的一個部分。 2006年4月帶領公司人員完成了國家大劇院音樂廳1300㎡的吊頂工程,此工程既要考慮到聲學效果,又要體現藝術造型效果,還要絕對保證安全耐久。這是一次展示,這種展示是藝術的也是環保的。經過兩年的辛勤努力,我們把164塊GRC吊頂板吊在了大劇院音樂廳,開了GRC空中吊掛的先河,此項目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好評。 近兩年還與公司員工一起為拉薩火車站研發了帶有“八寶吉祥”圖案的掛板,為北京化工出版社創作了遮陽板、為北京科技大學奧運柔道館創作了鍍銅掛板,為山東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創作了條形掛板,為秦皇島鳥類博物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鄂爾多斯大劇院、濟南園博園、長春革命烈士紀念館、北京燃氣培訓中心、四川成都青羊創意總部園研究開發了再造石輕型混凝土裝飾掛板。這些都填補了國內空白,還體現了環保的價值。輕體掛板項目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建設部批文由寶貴公司制定國家標準,中國建筑學會授予寶貴公司“2007中國建筑應用技術創新大獎”,專家們認為此技術可望發展為一項新的環保產業,越來越多的建筑師希望推廣這種經濟美觀還環保的項目。2007年寶貴石藝又為首都機場T3航站樓制作雕塑“渾天儀”和“門海吉祥”這是一種信任,也是種期待。為奧運會鐵人三項賽周邊環境制作大型浮雕。近期解放軍防化學院領導選中了張的浮雕“華夏文明之光”送給國防大學八十周年校慶作為珍貴禮品,得到了軍委領導的好評。 2003年被國家工商局授予“光彩之星”,2004年被全國工商聯授予“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2006年張被北京市政府評為“優秀私營企業者”2007年被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授予“德益雙馨”大師稱號。2008年被評為昌平區2007—2008年度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被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主創業先進個人。2008年度被評為首都“城鄉攜手迎奧運 共建文明京郊行”活動先進個人。2009年被聘請為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
          
        作品:0篇    2011-07-01日加入    發短消息
      22. 簡介:
      23. 1962年10月生于上海,1985年清華大學建筑學本科畢業工學學士,1990.03-1991.09日本國立千葉大學留學,1992年3月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工學博士學位。 現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咨詢師,兼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筑學會資深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論與創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勘查設計協會高等院??辈煸O計分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全國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國際建協職業實踐委員會聯席主席,APEC建筑師中國監督委員會委員。 200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國家設計大師稱號。 著有《建筑策劃導論》、《建筑設計的生態策略》、《建筑設計與經濟》、《2009中國城市住宅發展報告》等專著,已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曾主持中國美術館改造工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游泳跳水館、2008年奧運會國家射擊館、飛碟靶場和柔道跆拳道館等重大工程的設計工作,中國美術館改造工程項目曾獲國家金獎,2008年奧運會北京射擊館、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喬波冰雪世界滑雪館及配套會議中心獲國家銀獎,清華大學專家公寓獲國家銅獎。并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優秀設計獎、學會建筑創作獎。
          
        作品:0篇    2011-07-01日加入    發短消息
      24. 簡介:
      25. 吳蔚,男,工作單位:德國gmp建筑師事務所,職務:合伙人 學歷:碩士研究生.學位:建筑學碩士 執業信息:瑞士聯邦執業建筑師,專長:建筑設計,建筑技術,建筑管理 2000年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大學(ETH)碩士畢業(1992年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本科畢業) 主要經歷、擔任社會職務、主持項目或課題、學術論文著作、獲獎及榮譽等(內容多可另附頁)。 • 上海臨港新城規劃委員會委員 • 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規劃學院客座評講 •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客座評講 • 《建筑細部》編委 • 《建筑技藝》編委 • 中國建筑學會建國60年建筑創作大獎(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 上海優秀建筑工程設計一等獎(上海浦東文獻中心) • “城市,街區和建筑細部”,1999年第2期《時代建筑》 • “建筑與可持續性 - 走向未來的建筑”,2000年第4期《世界建筑》 • “從太陽能設計到城市設計”,2000年12期《建筑學報》 • “通過整體設計提高建筑的適應性”,2000年第4期《世界建筑》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26. 簡介:
      27. 學術簡歷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生于1965年1月17日 1986年獲湖南大學建筑工學學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兩年; 1991年獲湖南大學建筑系工學 碩士學位; 1991年至今在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工作; 現任 •中國電子工程院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總建筑師 •北京時空筑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總建筑師; •劉榮廣伍振民中電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香港劉榮廣伍振民建筑師事務所與中國電子工程院設計院的合資公司)董事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中國建筑學會資深會員,會員號為:e420007418s• 京京市工程設計評標專家庫專家 •中國電子工程院設計院集團公司職稱評定委員會建筑專業專家組組長 學術獎勵 1998年榮獲本年度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 2005年被評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作品1: 湘西永順縣王村鎮村鎮規劃— 榮獲建設部1989年度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 作品2:鄭州市科技館與博物館方案 — 榮獲全國八大高校參加的設計競賽•首獎 作品3:北京新世界中心一期工程 — 榮獲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筑稱號; 作品4: 三亞山海天大酒店工程 — 榮獲海南省2001年度優秀設計一等獎及建設部優秀設計三等獎(該作品刊登在《Architecture China》雜志第一期); 作品5:上海浦東軟件園一/二期工程 — 榮獲信息產業部2000/2004年度優秀設計一等獎; 作品6:首都機場新塔臺 — 榮獲信息產業部2006年度優秀設計一等獎; 作品7:“上海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浦東軟件園三期)概念規劃設計” 競賽榮獲國際競賽首獎。 作品8:首都機場東區塔臺—榮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銀質獎、信息產業部2008年度優秀設計一等獎。 學術論著 •參加第一屆在湖南長沙舉辦的全國“建筑與文化”研討會并在會上宣讀論文 •參加第93次青年科學家論壇“當代建筑-關于技術的挑戰”并在會上宣讀論文 •參加1998年青年建筑師學術討論會并在會上宣讀論文 論文1:“思維結構的調整與建筑文化的新圖景”刊登在1990年第2期《南方建筑》(全國發行的建筑學術領域里的地方刊物); 論文2:“精神與形式-關于安藤忠雄與后現代主義” 刊登在1991年第1期《時代建筑》(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全國發行的建筑核心刊物); 論文3:“軸線手法與建筑空間及形式的層次感塑造” 刊登在1998年第5期《工程建設與設計》(全國發行的國家級刊物); 論文4:“人與自然通過科技在信息時代的整合-上海浦東軟件園設計” 刊登在2000年第11期《建筑學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論文5:“探索軟件園設計的生態學途徑-上海國家軟件出口基地規劃設計” 刊登在2005年第1期《建筑學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論文6:“山海天大酒店”工程介紹刊登在2005年第1期《名筑》(中英文建筑期刊); 論文7:“五維空間-試析M•波塔的一件室內設計作品” 刊登在CEEDI《設計與信息》1996年第10期; 論文8:“重組的誘惑-民航華北空管局辦公樓創作體驗” 刊登在CEEDI《設計與信息》1997年第4期; 論文9:“建筑形式與精神場所-首都機場新塔臺設計有感” 刊登在CEEDI《設計與信息》2000年第4期; 論文10:“上海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浦東軟件園三期工程)規劃方案設計” 刊登在CEEDI《設計與信息》2004年第2期; 論文11:“高科技園的精神與形式-硅谷及美加西部景觀考察報告” 刊登在CEEDI《設計與信息》2006年第2期。 學術評價 • 作為中國青年建筑師的代表,王振軍的設計作品及設計理念被分別刊登在由中國建筑學會學術部主任、建筑師學會名譽理事王國泉主編的《中國青年建筑師1》及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建筑創作》雜志社主編的《中國青年建筑師188》 和《中國青年建筑師•當代中國新作品-創作者自畫像 》書中。 • 因作品榮獲“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筑”獎,王振軍作為主要設計人接受《首都建設報》記者蔡青采訪,采訪文章發表在2001年7月20日《首都建設報》第二版 “現代中疊現傳統神韻”。 • 因作品榮獲“上海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浦東軟件園二期)規劃設計” 競賽首獎,王振軍作為總設計師接受上?!缎旅裢韴蟆酚浾邊菑姴稍L,采訪文章發表在2001年4月5日《新民晚報》第十九版。 • 因榮獲“2010上海世博會沙特國家館”國際競賽首獎,王振軍作為總設計師接受《上海世博》記者王焱冰專訪,專訪錄發表在《上海世博》2009年第12期,中國建筑的核心期刊《建筑學報》2008年12期、《世界建筑》2009年1期、《時代建筑》2009年1期,以及《建筑觀察》2009年1期均相繼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主要作品-建筑設計 Architecture Projects 1. 上海浦東軟件園二期 2. 上海浦東軟件園三期H.G地塊項目設計 3. 上海美國友邦保險公司數據服務中心 4. 北京國際財源中心 5. 大連軟件園美國GE金融服務中心 6.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新市場 7. 首都機場東區塔臺 8. 首都機場新塔臺 9.華北民航空管局辦公樓 10.昆山浦東軟件園總部大樓及服務中 11.浦東軟件園一期 12.北京新世界中心(一期) 13.三亞山海天大酒店 14.2010年上海世博會沙特國家館 15.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災害備份中心及配套設施 16.長沙中電軟件園規劃及總部大樓 17.西安咸陽機場新塔臺
          
        作品:0篇    2010-10-14日加入    發短消息
      28. 簡介:
      29. 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之后留校任教,1985年調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院?,F任院副總建筑師,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總建筑師,住宅實驗室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   長期從事居住建筑設計規劃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了幾十項工程及科研課題。在中國城市小康住宅研究、老年人居住建筑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多次獲科技進步獎。結合研究成果進行了大量建筑設計,獲國家和建設部優秀設計一、二等獎多次,曾獲建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0篇    2011-07-01日加入    發短消息
      30. 簡介:
      31. 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副總設計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倪陽。 倪陽,男,上海人。1963.5.2出生于北京,現年47歲。全國注冊一級建筑師及高級工程師?,F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五室主任。個人經歷: 1971.3~1981.7 就讀于華東石油學院附小、附中。 1981.9~1985.7 畢業于華南工學院建筑學系,獲學士學位。 1985.9~1988.7 畢業于華南工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獲碩士學位。 1988.8 至今 就職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1) 主要建筑工程獲獎項目: 華工大“逸夫”人文館 2005年第三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佳作獎 2005年廣東省建協第三屆優秀建筑創作一等獎 2005年教育部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2006年建設部優秀一等獎 2006年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 2009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1949-2009)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 2007年廣東省建協第四屆優秀建筑創作一等獎 2008年第五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優秀獎 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2009年度(建設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筑工程一等獎 2009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1949-2009) 2009年中國建筑學會第五屆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獲金獎 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琶洲展館) 第五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獎 2004年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2009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1949-2009) 2009年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廣州萬怡酒店 2004年廣東省建協第二屆優秀建筑創作獎(一等獎) 2003年教育部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三等獎 東莞理工學院實驗樓 2000年全國“優秀教育建筑”二等獎 2000年教育部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盈隆廣場 2007年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大學城華工大校區圖書館及劇院綜合體 2009年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2009年廣東省注冊建筑師協會優秀建筑佳作獎 廣東省體育學院后勤管理大樓 2009年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32. 簡介:
      33. 學習經歷 1984-1989,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 1989-1992,清華大學建筑學碩士學位 1996-2001,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2000-2000,意大利羅馬大學建筑學院訪問學者 2001-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一年 工作經歷 1992-1999,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助教、講師 1999-2004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 2004-,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2005-,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生導師 2008-,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 擔任社會職務 2009-,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 2005-2009,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5-,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2013,《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世界建筑》、《華中建筑》、《中國建筑教育》、《中外建筑》、《城市環境設計》等學術雜志編委 主持課題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區性和民族性的關聯性研究”(項目號50978152)以及教育部專項基金等研究課題多項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34. 簡介:
      35. 1988年7月清華大學建筑學本科畢業,88年~89年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工作,1989年9月~92年7月華中理工大學建筑系研究生,92年至今在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工作,歷任建筑師、高級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現任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擔任社會職務: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人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常務理事 浙江省建設廳科技委建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節能專業委員會會員 浙江省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主持項目或課題: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主體育館、海寧市體育館、慈溪市體育場、浙江省余杭大廈、常州大酒店、浙江日報新聞大樓、杭州濱海威棱大廈、寧波市鄞州體育館、杭州師范大學倉前校區C地塊、樂清市文化中心等。 學術論文著作: 1、《環境•功能•形式•發展》獨著,發表于2001年《新建筑》雜志第6期 2、《如何解開“綠色”的困惑》獨著,發表于2009年《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學組年會論文集》 獲獎及榮譽: 1、工程設計類 (1)、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2002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2)、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館(2004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優秀設計一等獎,2005年度國家工程設計銅獎) (3)、海寧市體育館(2006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4)、慈溪市體育場(2002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優秀設計二等獎) (5)、浙江省余杭大廈(2000年度省城鄉建設優秀設計三等獎) (6)、杭州濱海威棱大廈(2005年度杭州市西湖杯優秀設計二等獎) (7)、寧波市鄞州體育館(2006年度杭州市西湖杯優秀設計一等獎) (8)、杭州師范大學倉前校區城市設計國際競標第一名 2、個人榮譽類:1998年獲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36. 簡介:
      37. 覃力,男,1957年1月22日天津生人。土家族。九三學社社員。教授,中國建筑學會教育與職業實踐工作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現為建筑學會資深會員、中國建筑學會教育與職業實踐工作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新建筑》、《城市建筑》、《城市空間設計》、《中外建筑》等雜志編委。 1974年參加工作,天津市童裝廠工人。1981年天津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天津大學研究生院畢業,獲碩士學位。1984年10月至1998年3月在天津大學建筑系任教,歷任講師、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等職。在天津大學期間,曾作為訪問學者先后兩次去日本,91年5月至93年5月在黑川建設工作,96年10月至97年10月在東京工業大學客座研究員。94年7月曾去日本神戶大學講學。1998年3月,調至北京,在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任副總建筑師。1998年9月開始在深圳大學建筑系工作,任系主任?,F任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學科代頭人,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出版了15部專著、5部譯注。主持或參加過各類建筑設計工程項目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先后榮獲國家優秀設計銅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二等獎、建設部二等獎、中國建筑學會創作獎、詹天佑居住小區金獎等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重要獎項10余項.
          
        作品:0篇    2011-07-01日加入    發短消息
      38. 簡介:
      39. 呂品晶,男,1966年生于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副教授。 1983年至1987年就讀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獲學士學位。 1987年至1990年就讀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獲碩士學位。 1990年至1998年任職于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建設部、建設設計院中外建筑工程設計與顧問公司。 1994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 2006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以來,呂品晶一直圍繞所申報的課題《藝術院校建筑教育體系研究》展開研究。不僅利用本人所負責的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開展建筑教育新模式的探索,理論聯系實際展開科研和社會服務,舉辦高層次學術研討活動,也注意拓展校際、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建筑教育的最新進展,在交流中發展和完善自己所提出的藝術院校背景的建筑教育模式與理念。目前,在北京市教委教改的大力支持下,呂品晶帶領其團隊努力進行教學改革,主編《高等美術院校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叢書》,改變了國內美術院校建筑教學教材嚴重匱乏的現狀。如今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的教學理念、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等已日益清晰明確,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筑教學體系。呂品晶還積極開展國內外建筑院校之間的交流,舉辦高層次學術交流會。2007年曾應邀參加歐洲建筑院系主任大會,并作“中國建筑教育與中央美術學院建筑教育的特色實踐”的主題發言,充分展示了我校建筑學院在當代中國建筑教育大環境下所走出的一條極具特色、卓有成效的辦學之路。這次會議也使我校建筑學院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非歐盟學校會員。利用這個教育交流平臺,我校建筑學院先后與荷蘭代爾夫特技術大學建筑學院、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筑學院、挪威奧斯陸建筑與設計學院等國際著名建筑院校新建了教學交流關系,呂品晶功不可沒。2007年9月,我校建筑學院與荷蘭代爾夫特技術大學建筑學院共同承辦“2007國際建筑教育大會”,呂品晶從申請承辦、策劃主題、會議組織、成果出版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該會充分地展示了美術院校建筑教育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美術院校的建筑教育可以為中國的建筑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貢獻力量。這次大會還引發了國內六校畢業設計聯合教學,建立了與國內著名建筑院校之間密切的教學交流。此外,呂品晶還主持完成了“北京市舊城特色街道空間形態研究”、“北京望京街道空間形態研究”、“北京昌平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等政府委托科研項目。并積極服務于北京奧運建設,完成“奧運中心區環境景觀設施設計”等重點工程項目。汶川地震后,呂品晶組織師生奔赴災區,參與城鎮、學校災后重建設計工作,受到一致好評。呂品田、呂品昌、呂品晶三兄弟號稱三呂,在陶瓷美術界享有盛譽。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40. 簡介:
      41. 任力之 主要經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 同濟大學建筑系就讀,獲學士學位 1988年9月~1995年9月 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就讀,獲碩士學位 1986年7月至今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副院長、總建筑師、綜合設計二所所長 1998年4月~1999年9月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法語系就讀(赴法前法語培訓)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 法國巴黎l’Ecole d’Architecture Paris Villemin就讀 (作為首批成員赴法參加法國總統項目“50名建筑師在法國”) 1995年9月~1996年4月 香港大學建筑系訪問講師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 法國巴黎Jean-Paul Viquier事務所實習 獲獎情況: “浙江省公安指揮中心”2007年獲2006年度國家級優秀勘察設計銀獎(第一獲獎人) 2006年獲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2005年獲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2004年獲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佳作獎(第一獲獎人) “寧壽大廈” 2000年獲國家級優秀勘察設計銅獎(第一獲獎人) 2000年獲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 2000年獲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東莞圖書館” 2008年獲教育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獲英國RIBA Diverse City建筑設計評選半決賽獎 2006年獲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佳作獎 2002年獲第二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展優秀展 “外灘十八號樓” 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200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 “東莞國際會展中心” 2004年獲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三等獎 2003年獲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2002年獲第二屆上海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展二等獎 “中國高科大廈” 1994年獲第二屆“建筑師杯”全國中青年優秀建筑設計獎 2000年獲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南匯文化中心” 2006年獲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三等獎 2005年獲上海市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上海際汽車博物館” 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 “眾城大廈” 1995年獲上海市優秀設計二等獎 “元洪大廈” 1996年獲上海市優秀設計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科研綜合樓”2008年獲教育部優秀設計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同濟大學校門改建” 1998年獲教育部優秀設計三等獎 1998年獲上海市優秀設計三等獎 2001年獲第一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創意獎 “同濟大學教學科研綜合樓”2009年度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2009年獲建設部一等獎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2008年獲第五屆中國建筑學會創作獎佳作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勘察設計“四優”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9年獲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重大經典建設工程” “上海哈瓦那大酒店” 2006年獲第一屆上海市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佳作獎 “聯合利華中國地區 2007年獲第二屆上海建筑學會創作獎佳作獎 總部及研發中心” 2009年獲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2009年獲建設部二等獎 2003年獲首屆上海青年建筑師新秀獎金獎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42. 簡介:
      43. 韓林飛:男,生于1969年5月,滿族。1994年3月獲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工業碩士學位;1998年5月獲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學位;1998年7月獲莫斯科建筑學院城市與建筑歷史研究所建筑學博士學位;1994年7月—1998年12月,莫斯科建筑學院副教授;1999年1月—2002年3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自然地理學博士后;2002年3月—2003年12月,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2003年12月—2007年7月,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城市規劃系主任;2007年7月至今,北京交通大學建筑系副主任,教授。 社會任職:米蘭工業大學客座教授;莫斯科建筑學院教授;俄羅斯古建保護修復科學院教授;俄羅斯建筑學會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分會學術委員;《規劃師》雜志編委。曾在美國哈佛,MIT,德國柏林工大,BAUHAUSE(Dessau),意大利米蘭工大,都林工大,法國巴黎美麗城(Belleville)大學,荷蘭代爾夫特大學,菲律賓理工大學,遠東大學講學。2003年荷蘭OMA高級建筑師,2004年法國總統項目在AREP高級研修。 目前已發表建筑與城市規劃論文30多篇,專著《濱海里才有度假區生態與經濟規劃》2007,俄文專著《新經濟條件下的中國房地產》1998,譯著《建筑歷史環境》1997,《高技術策略的住宅》《低技術策略的住宅》2004,《建筑細部》(三冊),《北京米蘭——當代城市的異質空間》2008,《創意設計——災后重建的理性思考》2009等。
          
        作品:1篇    2010-09-30日加入    發短消息
      44. 簡介:
      45. 專家情況表 《建筑技藝》專家庫 姓 名 崔巖 性 別 男 工作單位 大連市建筑市研究有限公司 職 務 總建筑師 大建建筑師工作室主任 學 歷 大學本科 學 位 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技術職稱、 執業信息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專 長 建筑 何時何校畢業 1990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 出生年月 1968.8 籍 貫 天津 Email Ud_studio@126.com 主要經歷、擔任社會職務、主持項目或課題、學術論文著作、獲獎及榮譽等(內容多可另附頁)。 主要經歷 1986.9-1990.7 大連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學習 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0.7-1993 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大連分院 1993 -1996 大連市民用建筑設計院 1996 -至今 大連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擔任社會職務 2004年任遼寧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常務理事 2005年任大連市規劃局技術評審專家 主持項目 工程名稱 規模 地點 日期 所擔任角色 大連國貿大廈 30萬平方米 78層 大連友好廣場 2002—今 設計主持人  大連醫科大學新校區 33萬平方米 大連旅順鹽場 2006.9 設計總負責 大連金石灘影視藝術中心 7500平方米 大連金石灘 2000/2001 工程負責人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高級中學 56000平方米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2/2005 工程負責人 遼寧友誼國際會議中心 25581平方米 沈陽遼寧友誼賓館院內 2001/2002 工程負責人 大連大學文學院教學樓 13000平方米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1/2004 工程負責人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文化中心 92000平方米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 2002/2006 工程負責人 大連北方金融中心 40000平方米 大連市中山廣場 2002/2005 工程負責人 學術論文著作 《新校園建筑的啟迪》 建筑創作 2002/2.3 《淺析市場經濟時代的大連住宅建筑及其設計》 建筑創作 2002/2.3 《大連模特學校影視藝術中心》 建筑學報 2003/12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中學創作隨筆》 建筑學報 2005/6 《融洽中求新》 時代建筑 2007/6 《棄舊立新》 建筑學報 2006/11 其他 《中國建筑100叢書》 建筑創作、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高級中學設計》   《遼寧友誼國際會議中心設計》 《樣態空間》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副主編 《城市交響——大連城市理念與實踐》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與編寫其中文化建筑篇 《當代中國建筑創作論壇作品集》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副主編 獲獎及榮譽 大連金石灘影視藝術中心 建設部部級城鄉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三等獎 工程負責人 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一等獎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高級中學 第三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 佳作獎 工程負責人 建設部部級城鄉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三等獎 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一等獎 遼寧友誼國際會議中心 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一等獎 工程負責人 大連大學文學院教學樓 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一等獎 工程負責人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文化中心 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一等獎 工程負責人 國家工程質量獎 銀 獎 建設部部級城鄉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三等獎 大連北方金融中心 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一等獎 工程負責人 國家工程質量獎 銀 獎 建設部部級城鄉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二等獎 獲第七屆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 您本人或您單位近期在做的主要項目及課題研究 項目名稱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大連國貿大廈 億達高爾基路超高層住宅
          
        作品:0篇    2016-04-16日加入    發短消息
      46. 簡介:
      47. 劉恒,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獲碩士學位。自2006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工作至今,現任中國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綠色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筑師, 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擅長大型公共建筑設計,涉及文化體育、商業綜合體、體育養老、科技園區等領域?,F關注生態型城市設計的研究、綠色低碳與地域資源的利用,致力于建筑師引導的回歸本元的綠色生態設計體系和生態型的建筑設計價值觀,推崇綠色發展觀、生長觀、人本觀與科技觀的結合,致力于改變目前大量靠技術堆砌和評星應試的綠色建筑現狀,以設計實踐引導綠色發展。 作為設計主持人、專業負責人完成了大量國家重點項目及大型項目(許昌華豫樽置業廣場98萬m2;國家網球中心新館,5萬m2;中石油國際交流中心17萬m2;新疆自治區檔案館新館4萬m2;中國輕紡城國際會展中心15萬m2;寧波工商局大樓3萬m2;中國建設銀行北京生產基地20萬m2等)。獲得過“中國建筑設計銀獎”、“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等數個省部級獎項,同時也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BIM設計的主要發起人與重要實踐者,完成《國家網球中心新館設計》一書。 Article 文章 《BIM實戰五要素——以石油國際交流中心為例談BIM設計在大型工程中的思維與方法》 Five Elements of BIM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Period 發表于《建筑技藝》2011年05期11-12月合刊【AT】journal201105 Liu Heng, graduated from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a master's degree. Since 2006 work for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urrently presid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Ltd. Green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hief architect, senior architect, registered architect at the national level. He specializes in the field of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 design, involving culture, sports, commercial complexes, sports and endow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Research is now concerned about the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e use of low-carbon and green local resources, is committed to the value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architect to guide the return element of the green eco-design and eco-system type, respected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growth outlook, the people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cept, working to change the current status of a large number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stuffing and commentary by star candidate, in order to guide the design practice green development. As a design host,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to complete a number of national key projects and large-scale projects (Huayuzhun Square, Xuch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 980,000 m2; National Tennis Centre Hall, Beijin, 50000 m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 Center, Beijing,170,000 m2; The new Archives museum of S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40,000 m2; China textile City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150,000 m2; Ningbo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ureau building 30,000 m2;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Beijing Production Base of 200,000 m2, etc). He won the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Beijing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design award" and a few provincial awards, but also the main sponsor of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BIM design with key practitioners to complete the book "National Tennis Centre Hall". Power by YOZOSOFT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48. 簡介:
      49. 1.1990年7月至1992年11月在北京市第二建筑構件廠從事科研技術工作。1992年11月至今在北京市豐臺區榆樹莊構件廠工作,歷任技術中心主任、廠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務。1995年晉升工程師,2000年晉升高級工程師,2008年晉升教授級工程師。 2.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秘書長及管片工作部主任。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理事。榆構萬科住宅產業化研發中心主任。 3.第三、四屆全國工程建設標準設計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混凝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建筑構配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4.預制混凝土幕墻工程: (1)面磚飾面工程:光大大廈(1994年)、國際俱樂部擴建工程(1994年)、石家莊東方城市廣場(1995年)、大成廣場(1996年)、金運大廈(1996年)、國家開發銀行(1997年),C工程(2008年)。 (2)石材飾面工程:工府井工藝美術大樓(1997年)、燕京啤酒集團辦公樓(1998年)、威海中信銀行大廈(1997年),C工程(2008年)。 (3) 涂料飾面工程:石家莊中山大廈(1998年)、北京建工學院科貿樓(2000年),石景山區政府辦公樓(2002年)、天津萬科住宅產業化示范樓。 (4) 清水混凝土飾面:大連軟件園9#樓(2003年)、奧運北京射擊館(2005年)、奧運配電中心(2006年)、武漢琴臺大劇院(2006年)、奧運網球中心(2007年)、武漢音樂廳(2007年)、北京金隅集團研發中心。 (5) 彩色條紋露骨料混凝土飾面工程:西藏拉薩火車站、山東威海名座。 5.清水混凝土預制看臺工程: 天津泰達足球場(2003年)、奧運會國家體育場(2006年)、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2006年)、山東淄博體育場(2007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會主體育場及體育館(2008年)。 6。發表論文10篇,獲得專利5項,獲得星火科技獎1項。
          
        作品:0篇    2011-07-05日加入    發短消息
      50. 簡介:
      51. 劉元琦:山東同圓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設計總監。 曾獲山東省第一批“山東省優秀建筑師”、 “山東省十佳注冊建筑師”、“山東省工程設計大師”等多項榮譽。設計多項省內外有影響力的工程。代表作品有泉城廣場、濟南龍奧大廈、“山東醫科大學科研綜合樓”等。
          
        保密    保密    發短消息
      52. 簡介:
      53. 姓 名:盛宇宏 (ERIC SHING) 職 位: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董事長、總建筑師 學歷簡介:華南理工大建筑學專業本科 清華大學 EMBA 專業資格: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香港建筑師學會會員;高級室內建筑師; 社會公職:清華大學地產總裁班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地產總裁班客座教授;中山大學地產總裁班客座教授;重慶大學地產總裁班客座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EMBA廣東同學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理事;廣東省注冊建筑師理事,廣東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監事;廣州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第一屆養老地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房協綠色住區認定委員會委員;廣東國際華商會常務副會長等。 從業經歷:盛宇宏先生在近三十年的設計實踐中,將國際視野、文化思考、環境融合、地產效益與純粹產品完美結合,其對專業的專注和思想理念在業界享有盛譽!盛宇宏先生領導的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1993年在海外創建,一直堅持國際先進設計方法與國內實踐的融合,現已獲得國內甲級資質,擁有近300名國內外資深注冊專業設計師的專家團隊,業務覆蓋了住宅、商業、酒店、辦公、教育、旅游等多類型設計領域,可為客戶提供從規劃概念、建筑方案、土建設計以及室內和景觀設計等領域的一站式專業設計服務。 設計理念:盛宇宏先生是2004年全國二十大青年建筑師,擁有豐富的海外和國內著名事務所工作經驗,主持過大量大型設計項目。盛先生還熱心教育,熱愛生活和自然,作為清華EMBA戈壁一隊成員,徒步穿越過玄奘戈壁、西藏墨脫和岡仁波齊圣山等,大山大水孕育博大格局,設計即人生,享受設計,享受人生。 他強調設計應以提升生活的品質為目標、注重美好氛圍的營造,并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強調多專業的國際整合(規劃、建筑、室內、園林),追求概念創新為先,細節保證為本。圍繞“創意、本原、互動”來進行設計,以客戶的成功為己任。在設計過程中,注重設計融入環境和尊重文化內涵,既講究現代設計的創新,也尊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此為理念組建了漢森國際伯盛設計集團在國內近300人的國際專業設計團隊,已建成的設計作品包括大量優秀的住宅區、酒店、學校和商業項目,親歷國內房地產開發商業化全過程,在設計與品質、設計與市場的結合中提升項目附加值等方面卓有建樹。 代表作:廣州云山詩意、南京紫園、增城匯東國際花園、廣州富力城、佛山奧林匹克花園、柳州盛天龍灣、清遠云山詩意、??谧蠄@、匯橋新城、廣州城市假日園、從化夏日港灣、花都錦東花園、蘭州仁恒國際、山東臨沂尚城、廣州南沙棕櫚水岸、佛山三水東海藍灣、順德龍光水悅城邦、北京富力又一城、廣州富力廣場、廣州時代花園、尚東栢悅府、廣西陽朔河畔度假酒店、東莞豐泰花園酒店、廣州匯裕希爾頓逸林酒店、廣佛智城、花都駿壹萬邦商業中心、合肥中僑中心、廣東省實驗中學、河北邯鄲一中等等。 個人獲獎: 2013年 被評為“中國建筑設計行業金牌設計師” 2012年 榮獲“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動力年度最佳設計師金獎” 2010年 榮獲“CIHAF 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 2009年 榮獲“CIHAF 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 2008年 榮獲“CIHAF 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 2007年 榮獲“CIHAF 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 2007年 榮獲“2007年度中國十大設計師(南部區)” 2006年 榮獲“羊城十大設計師” 2005年 被評為“廣州地產二十年杰出貢獻建筑設計師” 2005年 榮獲“2005’中國地產年度創新個人獎” 2004年 被評為“CIHAF中國建筑二十大品牌影響力青年設計師”
          
        作品:6篇    2013-06-18日加入    發短消息
      54. 簡介:
      55. Manuel N. Zornoza / 馬努·索諾薩 Founder / Principal Architect 創辦人/主持建筑師 馬努·索諾薩 ,緯度建筑的創辦人,主持設計師。畢業于馬德里大學建筑學院,畢業后的他前往倫敦AA建筑學院,并獲得城市設計碩士學位。 他于2010年在巴塞羅那創辦緯度建筑事務所,之后將關注迅速轉移至亞洲。2013年,緯度建筑在中國的第一個事務所在北京創辦落成,并開始承接不同尺度的項目,建筑類項代表作如:北京王府井綜合體,城市設計類代表作如:鄭州白沙新區城市總規劃,以及室內設計類代表作如:望京CupOne咖啡廳等。2014年,馬努在馬德里開設創辦緯度第二個工作室,他創辦的目是將他在亞洲獲得的經驗帶回西方,并在西方應用。繼后,兩個事務所相互學習、發展,共同承接設計項目。 實踐之余,馬努也活躍在大學、設計研究院組織的講座交流,在他多次的發言中,他曾一貫強調:“務實主義者認為只有有用的事物才是可靠的:世界史客觀的載體,任何一個項目都可以被判斷、測量,然而,建筑是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我們的生活都是即興、隨意有充滿多變的。” “I like to think that we, as a team, deal with our projects in the same way that people deal with their own lives: with pragmatism and huge amount of daily imagination: Pragmatic Creativity!” 馬努·索諾薩 西班牙籍 出生日期:1981年7月2日 聯系地址:Josep Plà 27, 8-2 08019 Barcelona, Spain . +34 639 484 752—西班牙 +86 1352 1155 594--中國 mnavarro@latitudestudio.eu Manuel is the Founder and Principal Architect of LATITUDE. After graduating from UAX Madrid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 gained a Master’s Degree in Urbanism from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in London. He founded LATITUDE in Barcelona in 2010 and rapidly moved its activity to Asia. In 2013 with a first office in Beijing, the company started producing projects on three different scales simultaneously: Architecture with projects as Wangfujing Mixed-use Center, Urban and Interior design as Baisha River City and CupOneCaf?. In 2014, a second office was opened back in Madrid with the idea of bringing home the enormous amount of daily creativity learnt in the East. Since then, the two offices are improving one another with the experience that each new project brings. Manuel regularly lectures at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where he shares his vision of how architecture can evolve and engage again with the real world: “Pragmatism believes that only what it works it is reliable: the real world is objective, you can measure the quality and success of a projec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Architecture is always there in our daily life, and our life has a component of improvisation, randomness andcontinuous change.”
          
        作品:0篇    2010-05-06日加入    發短消息
      56. 簡介:
      57. 1968年3月 出生于天津市 1990年 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獲學士學位 1993年 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獲碩士學位 1993年~1994年 中房(集團)建筑設計事務所 1994年~2008年 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總建筑師、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2009年~ 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總建筑師 研究員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中國建筑學會會員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 英國巴斯大學訪問學者 (Academic Visitor, University of Bath, UK) 2009年10月 第五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 獲獎情況 2010年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獲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建筑工程三等獎 2009年 黑龍江科技館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獎入圍獎 2009年 嘉峪關科技館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獎入圍獎 2009年 首都國際機場專機和公務機樓獲航空工業優秀工程勘查設計一等獎 2008年 首都師范大學北校區體育館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建筑工程設計三等獎 2007年 西寧曹家堡機場1號航站樓獲航空工業2007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7年 首都師范大學北校區體育館獲航空工業2007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7年 中國手繪建筑畫大賽優秀獎 2006年 第6屆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 2006年 嘉峪關科技館獲第3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優秀獎 2006年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科研樓獲中國航空工業2006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4年 黑龍江科技館獲第3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佳作獎 2004年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獲建設部部級城鄉建設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 2003年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獲黑龍江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0年 深圳碧濤居獲航空工業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1998年 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入圍獎 2003年 獲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十佳青年”稱號 2002年 獲“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2年 被評為北京市2002年度西城區先進科技工作者 2001年 獲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先進工作者標兵 論文發表 2010-07《建筑學報》發表: 長白山機場航站樓 2009-09《城市.環境.設計》發表: 人性化的建筑--貴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設計,首都師范大學東校區新教學樓設計 2007-03《中國建筑裝飾裝修》發表:首都師范大學體育館 2006-11《建筑學報》發表: 制約中的創作---首都師范大學體育館建筑設計 2006-07《臺灣建筑》發表: 華人建筑師系列檔案之17—傅紹輝作品 2006-03《城市環境設計》發表: 理念、理論、理想、實踐 2006-01《建筑創作》發表: 地域文化的體現----嘉峪關科技館建筑設計 2005年 出版《中國建筑100叢書----黑龍江省科技館工程設計》 2003 《中國建筑藝術年鑒》2003收錄:黑龍江科技館、中關村環??萍际痉秷@ 2003-10《世界建筑》發表: 過渡的節點—黑龍江科學技術館 2003-04《建筑學報》發表: 中關村環??萍际痉秷@—概念性規劃及生態綠化景觀規劃設計 2003-01《建筑創作》發表: 尊重環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實驗基地 2002-09《世界建筑》發表: 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嘉峪關科技館設計構思 主要設計作品(實施工程) 1. 黑龍江科技館 2. 嘉峪關科技館 3. 首都機場專機和公務機樓 4. 首都機場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公安分局指揮中心 5.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 6. 首都師范大學體育館 7. 首都師范大學東校區規劃及學生公寓、教學樓建筑設計 8. 北京中關村環??萍际痉秷@規劃及景觀設計 9. 西寧機場航站樓 10.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科研樓 11.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實驗基地規劃與建筑設計 12.上海中航商用飛機客戶支援中心 13.長白山機場航站樓設計 14.華潤鳳凰苑公建區規劃與建筑設計 15.中國婦女活動中心二期工程(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16. 貴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規劃及建筑設計 17.中國一航洛陽光電研發中心規劃與建筑設計 18.云南科技館 19.紹興市體育公園規劃與建筑方案 20.紹興市科技館 21.紹興文化藝術中心 22.北川縣影劇院、藝術團、藝術學校 23.中航工業天津直升機總部基地 24.中航工業北京(順義)發動機總部建筑設計 25.內蒙古科技館新館、瞭望塔建筑設計 26.內蒙古演藝中心建筑設計
        最新黄色网站

          1. <tbody id="iwqqv"><noscript id="iwqqv"></noscript></tbody>